第(1/3)頁 在朝會的角落里,還有一個不起眼的人在忙碌著,他就是新近大清日報的“總編”廣瑞。 朝會上激烈的議論著國家大事,廣瑞在一旁飛快的操作著手中的筆,盡可能的將自己所聽到的事情記錄在案,在朝會結束后,親自交給張沖審閱,看看哪些應該由大清日報刊登昭告天下,也算是個“脫密處理”。 朝會散去,眾大臣排著隊退出了大殿,廣瑞這才結束忙碌,拿著手中的筆記追上了張沖。 張沖接過廣瑞手中的筆記,又說道: “朕之前跟你說的事,你回去以后都辦了吧?” 張沖所說的并不是別的,就是上次廣瑞將整整一萬份大清日報白白送了出去的事,張沖又按照自己的認知,給廣瑞提了一下關于報紙銷售的意見。 主要就是將一些流落街頭的兒童組織起來,成立送報隊,他們每個人負責一塊區域,可以每天給這個區域的固定讀者或者官府衙門送報,每送一份報紙可以得到相應的報酬。這樣既可以解決這些流浪兒童的生活問題,解決了社會福利問題,又給大清日報帶來了銷量,一舉兩得。 廣瑞那天在回去以后,經過市場的考察和仔細的考量,最終決定將每份報紙的定價定為兩文錢,這個價錢對于富人來說根本不值一提,而普通老百姓,也不是不能接受。再說了,就從這幾天大清日報的發行來看,普通老百姓根本不會去買報紙,他們有的也不識字,而一些書生們,往往會自己購買一份報紙,然后他的身邊就會很快圍起一堆人,來聽他講報紙上的事,而這也滿足了書生的虛榮心,讓他覺得自己在這群老百姓中已經有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張沖在廣瑞的筆記上,將設計京城警察總局、裁撤京營、擴招陸軍著重畫了一下,廣瑞也明白這是讓自己著重報道這幾件事的意思。 廣瑞告退后,馬不停蹄的趕回了官報衙門,現如今的官報衙門門前已經掛上了大清日報的牌匾,門前也被重新收拾了一番,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新氣象。 廣瑞一回到衙門,“寫手”們立刻都圍了上來。廣瑞在衙門里實行了一個新辦法:反正每天的新聞就那么多,誰的稿子寫的又快又好,就用誰的稿子。稿子在大清日報上刊發以后,還能獲得相應的獎金。不然就只能自己去外面苦苦搜集新聞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