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又因為不會風水堪輿之術,導致城市選址出了問題,“長安”長年泡在水中,成了一片鬼域。 平安時代之所以百鬼夜行,一種說法就是“長安”尸體太多,太過陰森,以至于以訛傳訛。 而到了倭奴國戰國時代一米六八的高大猛男織田信長發動的織田上洛,洛就是指的這個“洛陽”,也就是平安京。 朱恒上洛的消息,讓白河法皇大驚失色,他連忙以平正盛為將,組織了包括兩萬北面武士在內的五萬精兵阻擊朱恒所部。 面對人數兩倍于己的大軍,打倭奴國打順手了的朱恒毫無懼色,在兵源、裝備方面有著絕對優勢的朱恒,充滿了信心。 之前,為了進一步彌補麾下水兵陸戰力量的不足,朱恒特意討要了藤甲。藤甲輕便,但防御力可不是倭奴國的竹片武士甲能夠媲美的,而就算是竹片武士甲,倭奴國士兵也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武士有,剩下的大部分都是破衣爛衫。 甲胄上有差距,兵器上自然也有差距。 這個時代,倭奴國的武士刀已經很不錯了,甚至能夠作為給中原王朝的貢品,但好刀同樣不是人人都能夠買得起的,擁有的不到二十分之一,且對董璜軍的兵器并沒有明顯優勢;至于其他人的兵器,則完全被董璜軍碾壓。 在這種情況下,往往是董璜軍能夠一刀破甲,而倭國卻破不了防。 除了兵器防具的差距外,雙方的指揮能力、軍心士氣更是有著天差地別,尤其是士氣方面,朱恒軍是士氣高昂人人視死如歸,而倭奴**隊,卻連為什么而戰都不知道。 朱恒在簡單的判明了戰役形勢后,果斷以呂蒙、丁奉統帥左右軍,自率中軍,與倭奴軍開展正面會戰,毫無花哨也毫無意外的正面擊潰了倭奴國五萬大軍,平正盛被朱恒陣斬。 而后,朱恒攜大勝之威火速兵圍平安京。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