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于是,公孫瓚軍拼命攻城,在劉和軍主力距離公孫瓚軍主力還有六十里的時候,攻破了居庸城。 若是按照歷史進程,劉虞應該被公孫瓚活捉,但或許是不想拖累兒子的緣故,這個時空的劉虞竟然硬氣了一把,選擇**。 劉虞的死,宣告了公孫瓚在與劉虞多年的爭端中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但也徹底解開了劉和身上的枷鎖。 如果公孫瓚能夠活捉劉虞,玩兒項羽那一出的話,劉和是不敢學劉邦的,但現在,劉和已經無所畏懼了。 【不愧是愛護子女的好父親,果然如我所料,不會給我添麻煩!】 劉和心下一笑,下令全軍縞素,與公孫瓚展開決戰。 全軍縞素的劉和所部同仇敵愾,擺開陣勢之后,就是不與公孫瓚交戰,圍繞著公孫瓚的大營采用放風箏戰術,從來沒見過這種賴皮戰術的公孫瓚吃了個小虧。 “騎射!哼,讓你們見識見識什么是真正的騎兵!” 公孫瓚也怒了。 知道再這樣下去,大軍必然會因為缺糧而崩潰的他,接連三天示敵以弱,損兵折將,在第三天夜里,集合騎兵進行突襲,雙方騎兵在夜色中糾纏大戰。 可打著打著,劉和就感覺出不對味了,因為公孫瓚麾下有一支刀槍不入的重騎兵! 是役,多年以來一直打得異族叫爸爸的公孫瓚大勝,劉和損失了起碼五千騎,敗退五十里。 重騎兵,這才是公孫瓚的王牌! 只要能夠琢磨出雙邊馬鐙,那么出現重騎兵就是板上釘釘的事,而公孫健對公孫瓚最大的貢獻就是雙邊馬鐙。 比及天亮,公孫瓚再次騎兵盡出,以騎兵開道、步兵車陣行軍之法前進,逼劉和所部決戰。 但新敗劉和就是不應戰,就是一路騎射,消磨公孫瓚騎兵。 一連兩天,彼此的戰爭打成了騎射消耗戰。 公孫瓚部雖然騎兵少,但借來了步兵的盾牌遮擋,傷亡率一時竟遠低于占據數量優勢的劉和所部騎兵。 就這么消耗了三天,公孫瓚所部覺得對方不過如此的時候,轉機出現了,劉和突然放出了鐵騎卻薛軍。 突然的重騎兵開道,讓公孫瓚軍一驚。 “該死!” 公孫瓚大怒。 重騎兵著甲是很繁瑣的,更不可能一直著甲,所以此時的公孫瓚重騎兵一直是備戰狀態。 但公孫瓚的輕騎兵哪里是劉和從十幾萬人力遴選出來的僅僅有兩千人的卻薛軍的對手呢?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