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inf 在董璜處理人事事宜的時候,作為先鋒的張郃已經完成了對武都氐人的初步壓制。 武都郡并不是一個大郡,人口不能說少,只是官府能夠控制的漢人并不多,武都郡內更多的人口是不服王化的氐人。 除了武都郡首府下辨這類的城市以漢人為主外,更廣大的山地地區則被氐人占據。 這些氐人時叛時降,給漢人官府造成了很大的麻煩。 在原來的歷史上,從楊阜擊敗馬超被封為武都太守起,到曹操入主漢中,先后遷走的氐人得有一二十萬,但就算是這樣,武都地區的氐人仍舊未被遷移殆盡。 到了劉備入蜀之后,還陸陸續續有氐人活動,有的親蜀有的親魏,打成了一鍋粥。 五胡亂華時期,氐人李特更是建立了成漢政權。 不過,與大部分的胡人不同,氐人雖然是后世五胡亂華的主力軍之一,但是論起文明程度來,他們被漢化的相對要多一些,尤其是在擅長農耕這一點上,要比匈奴、鮮卑等胡人要強上太多。而且由于生活環境與習俗的緣故,他們比起漢人來也更加的好戰。 張郃所部在交接下辨等城市的時候,并沒有遇到任何反抗,但在主要城市外的軍事行動,卻理所當然的受到了氐人的抵制。 張郃采取以羌胡仆從軍為先鋒,在消耗雙方的同時,尋找氐人弱點的方式,一連擊敗了楊千萬等幾個氐人首領,又有氐人首領強端主動依附張郃,短短一個月間,張郃已經在武都郡開辟出了一條相對安全的通道,并接待了五萬青壯移民,做好了大軍通過武都入蜀的準備。 在董璜的計劃中,七十萬青壯當然不可能全部進入蜀中,而是有一部分留在隴西、武都、漢中等地,由董璜負責劫掠羌胡女子或者漢家女子給他們婚配,并給他們羌胡奴隸伺候起居、農事;而他們則就地整編成職業軍隊。 有了這些人,日后不論是鎮壓地方還是北伐,董璜都會有一支信得過的本土力量。 目前,董璜已經在漢陽、隴西、金城三郡,各安排了五萬青壯,加上武都的五萬,一共是二十萬。 就算是損耗再大,等一兩年后董璜北伐,這二十萬人起碼也能拉出十萬精兵! 剩下的五十萬青壯則會繼續跟著董璜入蜀,在董璜的計劃中,漢中可能留下十萬人,剩下的四十萬全部進入蜀中。 這七十萬人,都將會是董璜第三梯隊士兵的核心。 在董璜的計劃中,第一梯隊也是董璜最精銳的部隊,自然是那十萬身經百戰的精兵,第二梯隊是那十五萬有過一定戰爭經驗的健壯新兵和這一路上收降的部隊中的精銳,第三批次則是這些青壯練成的新兵以及收降的二流士兵。 如果一切順利的話,當董璜在益州蟄伏一兩年之后,將會有至少三十萬一流精銳(三階、四階兵)、七十萬二流精銳(至少二階兵)的百萬大軍。 至于說益州能不能夠養得起這么多人?董璜這不是搶了好幾個州郡嘛,再說益州不是還有眾多的地方豪族嘛,反正董璜在這個世界待的時間僅剩兩年多一點,苦一苦益州的豪族也就夠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