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段嘉嘉事業大展宏圖的時候,段述南也沒有閑著。 有了段琪琛給的遺產,段述南抓準時機迅速擴張。 加上自己擁有的公司股份和影響力,段述南在進出口方面也非常有力,公司很快就打入了華國周邊市場,并且迅速站穩腳跟。 在國內電動車品牌中,出口量居高不下。 不僅如此,國內的銷售額也不差。 良性循環下,段述南一直主張的新能源項目也迅速跟進,并且跟國家一個實驗室達成了戰略合作。 這個詞在千禧年時期并不怎么被人關注到。 但新能源一直都是國家都大力支持的項目。 段嘉嘉印象最深的就是曾經看過可燃冰的新聞。 所以,盡管外面人看來段述南這幾年好像只是在原地踏步,最多是每年都會出幾款新的電動車。 可內部人都知道。 只要那個實驗室成功,段述南的身家會呈十幾倍,甚至是幾十倍的增長。 而且,如果他們夠速度的話,將這項技術研發成功,走在世界前列的話,那就更不得了了。 段嘉嘉對于陌生行業不懂,她穿書之前也不是什么特別關注科技發展的人。 正是如此,段述南從來都不會強迫段嘉嘉去接下自家公司。 他是一位父親,但也是老板。 把這么大一家公司交到一個完全不會經營的人手里,公司敗了,家業沒了,那是自己家活該。 可那些因為公司出現問題而失業的職工呢? 作為企業老板,要有一定的社會責任感。 他們保證員工有飯碗,也是在維護社會穩定。 這也是為什么,十幾年后網絡發達了,一旦有知名企業開始裁員,哪怕只是因為戰略安排放棄某地市場,這樣的動向都會受到巨大關注。 因為裁員就代表有人失業。 這樣的人一多,就非常容易造成社會不穩定。 只是,你有張良計,我有過墻體。 之后這樣的行為就不叫裁員了。 叫“優化”。 只能說,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還真被這些資本家給玩出花兒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