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我確實很看好。不過,要是我們拿不出那么多錢的話,還是先顧著自己吧。現在畢竟是起步階段,可以走小而精的路線。”段嘉嘉倒不是一定要參與到這個項目里。 這些還要看陳崢年的想法。 陳崢年這幾年明顯比之前做編輯的時候要成熟多了,揉了揉脹痛的太陽穴,說:“其實也不是不行。這個項目我看過,導演和編劇都是圈內比較有名的。我們現在剛起步,編劇只有你,導演只有胡萊。合作好一點的演員也只有柳飄飄。但柳飄飄的經紀約不在我們這里,加上她之前還有另起爐灶的想法,不太穩。” 陳崢年分析著他們現在的情況。 南北文化論壇已經成熟,有了穩定的用戶和流量。 雖然還沒有到可以完全變現的程度,但靠著論壇還是能實現一個月幾十萬的流水。 這對于一個剛起步的小公司來說,也不容易。 更何況,段嘉嘉這邊還有版權代理的費用。 前期制作的幾部小成本電視劇和搭著胡萊東風參與的《鬼谷》項目。 要說公司沒錢,還真不是。 但要說有錢一口氣支撐起兩個項目的話,稍微有那么一點艱難。 “我們再去拉個靠譜的投資商,到時候爭取把這部劇的編劇和導演,還有幾個新人演員都拉到我們麾下。沒有靠譜的制作團隊是不行的。我看過了,這幾個新人演員有三個都是滬市人。演藝圈內劃分地域和論資排輩還是挺明顯的。” 陳崢年其實好幾次都懷疑自己和段嘉嘉當年的選擇是不是對的。 沒有進入京圈,很多項目都不好打入。 現在他們只能靠著胡萊撐場面,再做一些小投資。 合作最多的還是滬市電視臺。 但滬市電視臺跟其他省臺相比,也沒有特別突出。 更不要說更央臺比了。 段嘉嘉看出陳崢年的想法,說:“可以。別人的圈子我們融進去也難受,倒不如打造自己的圈子。如果確定要吸納藝人的話,那就要找幾個經紀人了。團隊也要做好。新人便宜好簽,我們倒是可以去滬市的影視學院看看,那邊也有不少不錯的新人。” 陳崢年知道自己抱怨得太明顯。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