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一直聽胡萊從烤鴨怎么吃,說到了烤鴨是怎么發展的,還提到了金陵的鴨子。 他們這次的飯菜終于是上了。 而胡萊也總算是想起了他們在車上說的事情。 “前期我和陳崢年還會選擇在雜志社,等網站平穩再說。而且早期說實話,我是有點為愛為情懷做事的想法。這些發在網上的文字我們不會給錢,那些人就純靠自己的愛好寫。如果有反響好的,我和陳崢年再去聯系出版社進行出版,等穩定下來之后,我的計劃是在兩年的時間里,我們會開創自己的雜志,把那些雜志都在線下排版連載。網絡上可以免費看不錯,但現在能上網的人少之又少。” 胡萊聽著點頭,這確實是個發展方向。 “而且我們的網站也會承包一些宣傳廣告的活兒。比如一些游戲、電腦這方面的宣傳。網站還會有八卦版塊,負責上傳娛樂圈的活動,這個我們也可以讓用戶自行上傳。總之,我們前期要做的是一個論壇,大家可以在上面暢所欲言,天南海北的聊天。” 但會單獨的做一個小說版塊。 “萊哥,你想啊。既然我的小說可以改編成電視劇和電影,那么以后這個趨勢是不是會越來越多?這是現成的本子,而且符合當下觀眾的思想和審美偏好。” 如果說上次段嘉嘉跟他說香江那邊的演員和導演會北上謀求發展,讓胡萊產生了一點震動,但也只是一點點。 胡萊身處的京圈,其實才是國內影視資源文化最抱團的地方。 滬圈還未成形。西北圈只是后來人給的一個統稱,那里根本算不上“圈”。 那么現在段嘉嘉說的改編……確實是讓胡萊動了心思。 誰都知道,好導演常有,但好編劇不常有。 胡萊自己也會寫本子,他很清楚自己的編劇水平。 這次拍段嘉嘉的小說,也是胡萊給自己的一次轉型。 如果民間涌現出一批可以作為劇本的小說呢? 胡萊喝了一口啤酒:“你再給我仔細說說,你那個什么三位一體的公司。” 段嘉嘉和陳崢年對視一眼,兩人眼底都是成功的笑意。 他們會選胡萊,也是確定胡萊不會拒絕在這方面的資源。 只是段嘉嘉才起了個頭,胡萊就提出了自己的建議:“滬市?你要在滬市開公司?干嘛不在京城?你跑不了,可以讓我和錚年來啊!京城這邊才有更多的資源。” 京圈有多團結,不是開玩笑的。 甚至是到了后期,依然是以京圈為主。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