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重新回到原康縣,雖說她爸的事業晚了一步,到現在距離上輩子的規模相差甚遠,但段嘉嘉突然意識到,為什么那么多人懷念這些過去的時代。 除了發展機遇之外,也因為這個時代相比幾十年后浮躁的社會,這個時代的人更踏實。 這個時代也有壞人,有各種違法亂紀的人,但自下向上,從上往下,大家好像都擰成一股繩的想要過上好日子,想要社會更好。 “接下來的事情也要麻煩你們才能將雛鷹計劃繼續下去。我會每年最少資助一萬元,上不封頂。如果可以,我希望雛鷹計劃有一天不需要像現在這樣,需要考量男女問題。有幫助的,我們都幫!”段嘉嘉合上手里沉甸甸的資料。 這已經不是一份特殊的名單,她感覺這好像是無數未來,等待萌芽的時機。 李長淮不敢保證自己的小吃攤能賺多少錢,他說:“我每年最少資助五千。這個最少是給雛鷹計劃每年做計劃時候的保底數字,我承諾只多不少。” 如果報的太多,這也會影響每年的名單,有一個最低數字,可以做最保守的名單,不至于讓人白期待一場。 聽到這話的校長激動得不能自已。 他就是個普通公辦學校的校長,工資是定死的,再高也高不到哪里去。 看著那些學生因為各種原因退學,因為生活的磋磨不得不把一部分精力放在填飽肚子,賺取學費這件事情上,校長總覺得心里揪痛得難受。 不看,不代表不存在。 看了,自己無法解決。 校長起身,雙眼含淚的朝著段嘉嘉和李長淮鞠躬:“我代替那些孩子們謝謝你們!真的,非常非常感謝!” 校長去找過市里的老板拉贊助,希望他們可以看看一中的學生。 可這不是想拉就能拉到的。 真正的大老板校長接觸不到。 那些試圖做慈善揚名的,大多會選擇一對一資助,再不然就要請電視臺,請記者過來拍照,然后大書特書的做宣傳,生怕有人不知道他做了一件大好事。 校長不覺得這么做有錯,君子論跡不論心。只是校長覺得這樣會放大這些孩子的貧窮,那些鏡頭對這些孩子來說不一定是好事。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