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其實從連云港到清島的距離并不算遠,要不是平常時候他們對訓練路線有絕對的控制,很容易就能行駛到膠州灣去了。
為了躲避鬼子的軍艦,四川艦平常活動的區域基本都在沿海一帶,絕不會輕易進入遠海地區。盡量避免被小鬼子的艦隊堵在海上。
鄧一榮雖然有很豐富的相關知識,但是他手下這批的人,基本都是零基礎起步,對軍艦上很多東西完全是不理解的。
這樣一支隊伍,想要形成戰斗力,確實需要一個很長的適應過程,訓練過程。
好在那年頭的人,吃苦耐勞真的是每個人都具備的基本素質。鄧一榮帶著這幫人,沒日沒夜的操練。
從熟悉艦船開始,具體到每一個操作崗位,每一種機械設備,以及各種武器的發射,等等一系列的問題。一個勁的往這些人腦子里的灌輸。
每個戰士都有自己學習的專業內容,一個個真的是卯足了勁兒,像海綿一樣,不停的吸收一切專業知識。
成長的速度快得驚人!
他們不但自己努力,稍有時間就會相互考校,印證。戰友之間相互鼓勵,支持,幫助,真的是一個非常值得大家學習的專業團體。
鄧一榮對這些戰士進行仔細的分工,不同的崗位學習不同的知識,專心攻克某一部分。這樣一來,他們學習的內容就會少很多,進步的速度也相當的神速。
經過兩個多月的是艱苦訓練,各艦員都有了長足的進步,基本能掌握自己所在部分的相關功能了。
只是相互之間的協調還不夠,急需要在戰斗中去磨練,成長。這也是鄧一榮急于求戰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光靠訓練,決不可能訓練出一支百戰強軍來,只有真實的戰斗,才能磨礪出一支戰斗鐵軍。
“鑒于這次作戰航程不太遠,我們的補給船就沒有必要跟隨了。”副指揮員提出一個建議。
實話說,他們的補給船不但沒有任何作戰能力,甚至連真正的補給船標準都達不到。跑得慢,跟不上主艦的作戰節奏,還容易被敵人發現。
帶上補給船,反而會成為他們的累贅。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