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皇都。 朝堂之上。 趙應天這對這位早已換了人的二皇子,或者說皇帝,一直裝作若無其事。 一些還沒察覺到不對勁的人,想趁著新皇換位登基,趁此機會大撈好處,加大在朝堂上的話語權。 結果就是因為各樣的貪污腐敗問題被羈押,更有甚者,直接被夷三族。 從這以后,朝堂上就平靜了很多,這位新皇,也在極短時間內拿到了話語權。 安排完老皇帝的葬禮之后。 這位新皇開始著重投到軍事上面。 開始大量征兵,提高軍酬,加大稅收,囤積糧食,感覺今天新皇就會宣布一些重大的事情了。 果不其然,隨著老太監的一聲高喊,身穿龍袍的李明戰出現,緩緩地坐上了龍位。 例行公事的跪拜之后,還沒等人上奏,皇帝身旁的太監開始宣布皇帝新的旨意。 “大周迎新之際,北蠻攜大軍而入,占吾國土,殺吾子民,這等國家大恨決不可就此作罷,將于盛夏之際,御駕親征,率領50萬大軍,收復故土,攻打北蠻……” 話已至此,朝堂上議論不斷。 武將喜悅,文臣大多愁眉不展。 文臣都看著為首之人趙應天,希望他能勸告皇上。 收復故土,他們是支持的,但問題是,皇帝想的恐怕不僅如此。 同時,這樣還會大大提高武將在朝堂上的地位。 皇帝本就多年鎮守邊疆,與武將親近,在這番下來,他們的地位恐怕…… 文臣當中的領頭羊此時跨出一步。 大多文臣看到這一幕,開始在心中打復稿,想著收回故土就行了,不要再想著攻打北蠻。 這當中的勸法有很多,比如說皇上御駕親征不可之類的…… 趙應天上奏道:“這等大仇不可不報,臣等一定盡力輔佐陛下完成大業!” 諸位文臣一聽這話,當即愣神。 吾等欲唇槍舌戰,丞相何故先投! 文臣這邊的領頭人作出表率,武將那邊自然也是鼎力支持。 這么一個重大的決定,沒有起多少波瀾,就如此順利地執行下去。 朝堂過后,六部大臣都來詢問丞相。 趙應天即使語氣極容易平淡的說道:“皇上是武將出身,他殺過的人比我們見過的人都多,權力和命只能選一樣,你們選吧?!?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