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想要知道虎鈕金印的擁有者身份。
一上午的時間,被大雨封印在了辦公室,他也就耐著性子查閱了幾個小時。
還別說,真被他找到了一些思路。
盡管這種想法目前還沒有任何線索支撐,但葉知秋的第六感卻覺得,這或許是距離真相最近的一次猜想。
那就是,這枚金印為李自成所鑄,但不是留給自己使用,而是打算轉贈給張獻忠,以此作為誠意,尋求合作。
葉知秋從多個方向都分析過了,1643年冬季之前,兩人都已經建立了政權對外稱王。
不可能自鑄元帥金印自降身份。
排除了這兩個可能后,再對比同年兩位農民起義軍首領的實力。
還是李自成的軍隊、所轄地區更大一些。
因此,他所猜想的,大概率是唯一可能的結果。
他之所以認定這樣的猜想,考慮有三。
第一點,便是李自成有鑄造這枚金印的動機。
崇禎十六年冬,也就是金印上的九疊篆書所記載的1643年,李自成已經占據了陜西的大部分地區,除了當時的明朝政府外,最主要的對手就是張獻忠的大西軍。
從軍事力量來講,李自成自然不怕張獻忠。
但十一月是大順軍與明朝斗爭最白熱化的時機,為了避免腹背受敵,李自成便打算招撫張獻忠麾下的大西軍。
已達到化敵為友,能讓他專心對付明軍的結果。
而想要招攬張獻忠這等人物,就只能以大元帥這種,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職位為籌碼。
故此,才有了篆刻著“永昌大元帥”虎鈕金印的問世。
而這一點考慮,也并非是葉知秋的空穴來風,而是有多個文獻記載過,李自成不止一次以授予官職的形式來招撫對手,為他所用。
在稱帝之前,為了解決心腹大患,特地鑄造出一枚六斤重的金印來表示誠意,招撫張獻忠,也是很正常的事。
而第二點考慮,就是張獻忠當時,有著足夠的理由,來接納李自成的招撫。
畢竟敵強我弱,雖然中間還隔著一個明軍,但面對人家的招撫,他為求自保接受李自成的橄欖枝也是再正常不過。
當年秋季,張獻忠率領大西軍在湖廣地區的作戰,曾多次遇到挫折,軍事力量已經無法與李自成相比。
當時張獻忠便下令放棄湖廣區域,進軍川渝,但有大順軍這棵攔路石在。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