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單次挖掘一萬平米,更是從沒人想過的大手筆。 面積越大,圍堰筑堤就越困難,消耗的人力物資也就隨之變多。 考古隊就這么點人,光是開展圍堰筑堤這一個項目,估計就能榨干油水。 到時候沒錢了,他們還怎么進行考古?完成找到沉銀遺址的夢想? “都安靜,現在還沒輪到你們發(fā)表意見。” 高天鵬敲了敲桌子,一臉嚴肅的開口提醒。 周圍的議論聲立刻變得微不可察。 “葉隊長,如果人員設備齊全的話,應該不是問題,不過圍堰的范圍越大,難度也就越高,對資源的需求也要上升一個臺階,我建議你還是問問水利專家馮先生。” “彭山區(qū)江口的河床地基,能否承載這么大規(guī)模的圍堰,砂石圍堰能否應對江口水流的沖擊,以及一些技術難點,都需要這位專家來幫忙解決。” 沉默已久的偏分發(fā)型工程師,語氣謙遜的開口道。 葉知秋皺了皺眉,目光不由落在那位稍胖的專家身上。 “呵呵,彭山區(qū)江口一帶的地質,為白堊系上統夾組,紅砂巖夾雜著泥巖,下方還有卵石層提供支撐,一萬平米的圍堰面積,自然是沒問題。” “至于砂石圍堰的抗沖擊性,也的確沒有混凝土澆筑的好,不過我們可以采取內外加固的方法,迎水面堆砌沙袋,抵抗沖擊,其他圍堰區(qū)域鋪設土工布,減少水流侵蝕,增加砂石的粘結力。” 馮仁坤輕笑一聲,隨即將自己提前準備的解決之法,不緊不慢的說了出來。 “這倒是個法子,項目全程有水利專家?guī)兔Γ罄m(xù)的施工應該就沒問題了。” 偏分發(fā)型工程師仔細思索一番,覺得這辦法的確可行,立刻點頭同意道。 眼見葉知秋一萬平米的圍堰項目,獲得了三位專家的支持,孫康、王仲、乃至陳宿教授,心中都不由升起了危機感。 圍堰項目一旦展開,就需要所有人通力合作。 等上百件文物先后出土,他葉知秋的名字,必然會響徹整個華夏,甚至傳遍全世界。 而他們這期間付出的所有努力,都將化作泡影! 最多只會在報道的最末端,不起眼的角落,出現在考古隊員的名單上!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