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看了會,葉知秋很快明白過來,這些人肯定是在提前清理河岸周圍環境,為后天就會到來的施工團隊、技術人員提前準備。
不過他并未下過這樣的命令,肯定是馬站長吩咐的。
“葉哥,研究船已經到地方了,下一步怎么做?”
看著距離船只越來越近的望江臺古建筑,一直站在船舷上的魯海,立刻湊了過來,神色興奮道。
葉知秋點點頭,拿出在船艙里找到的對講機,按下了通話鍵,“楊小波,告訴駕駛員,讓他按照我們給的地圖,船速控制在兩節,以之字形線路航行,盡量覆蓋所有區域!”
幾秒后,對講機傳來一陣電流聲,“收到收到,現在開始執行任務!”
研究船在靠近望江臺不到二十米的位置,停留了半分鐘,隨后便開始調轉船身,以每小時3.7公里的龜速開始航行。
在來的路上,葉知秋就與宮紅玉商量過。
得知兩棲地質雷達的探測半徑為5米左右,這就意味著想要掃描一萬平米的區域,研究船需要在目標區域掃描十四次以上,行進超過兩千二百米的距離。
如果只是在一條直線上,以研究船的速度,連二十分鐘都不需要。
但雷達探測有速度限制,一旦航行速度過快,就會導致雷達天線在接受回波時,距離測量出現偏差,讓數據完全作廢。
而研究船因為規格較大,轉起彎來也相對不容易,再加上為了保證雷達能測量到所有位置,還需要增加20%的區域避免誤差。
這將導致研究船行進2200米的時間,會拉長到兩個小時以上。
如此大面積的測量,不但對駕駛員的技術是個考驗,同樣也對設備的性能造成一定的挑戰。
還是宮紅玉開口保證,葉知秋才徹底放下心。
就這樣,河岸邊身穿藍馬甲的工作人員在負責清理現場。
船上的眾人,在等待測量的結果。
固定在船體上的雷達天線浸泡在灰綠色的江水中,一次次發射出脈沖波,再接受傳輸回來出現損耗的回波。
憑此確定河床情況,與水下的其他異常介質方位。
時間一晃來到中午十二點。
宮紅玉拍了拍手,一臉滿足的從椅子上站了起來。
“設備調試好了,接下來只要等待測量完成就行。”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