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映入眾人眼簾的是三條河流交匯的江口河道。 河水湍急,浪花濤濤,距離東岸不遠處,依稀可見被青蔥綠植環繞的幾層小樓。 整個江水河道長兩公里,寬幾乎五百米有余。 讓人一眼望不到頭。 金馬河與錦江河流的夾角,坐落著一棟高約五米的亭臺。 江風撲面而來,帶來絲絲涼意。 不少潛水員都從船艙里走了出來,目睹著眼前的風景,神色頗有些震撼。 “這就是江口鎮!” “水流這么湍急,河床下真的有文物存在嗎?” 幾人七嘴八舌的討論道。 幾分鐘后,三只工作艇紛紛靠在了岸邊,停泊完成后,眾人紛紛下船。 “各位,穿戴好裝備,互相檢查,咱們準備下水了!” 楊小波站在河岸邊,大聲囑咐道。 說完他把手里的文件一一派發下去,給潛水員們劃分任務。 葉知秋則當起了甩手掌柜,踩著岸邊的鵝卵石,到處勘察地形。 江口鎮水域太廣,僅憑十幾名潛水員,就算在水下工作一個月都不一定能挖的完。 而且越往江中心走,水流就越快,不但增加了水下作業的難度,還會造成不小的風險。 必須將位置定的更加仔細,從而集中人手在固定位置開挖。 不過想做到這一點同樣不容易,需要各種高科技設備共同協作,掃描河床下的地形分布,找出所有存在異常的地區。 其他小組曾經借用的多數波聲吶乃至電磁探測甚至無人機都需要派上用場。 最后再用三維建模還原整個河床狀況。 思考間,潛水員一個個都已經穿戴好裝備,共同討論劃分了工作區域。 葉知秋是在江口鎮東岸找到的銀簪,所以今天的探查范圍也集中在東岸周圍。 這并不意味著西岸沒有文物分布,實在是人手不夠的妥協之舉。 “葉先生,我們的工作已經安排好了,正在準備第一次下水作業,為期三十分鐘!” 楊小波穿上了一身黑色的潛水服,唯獨面罩還沒有系上。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