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他將銀簪取出,輕輕放到桌面上。 茶幾對面一站一坐的兩人,目光立刻被吸引了去。 眼中閃爍著不知名的波動。 “這件銀簪是我們六組,在江口鎮東岸河床下打撈出水的,總長約12厘米,簪上工藝雖然不多,但卻打造的惟妙惟肖,想必明末年代擁有此簪的人,身份不會太低。” “只可惜上面的銀銹太重,具體的細節看不真切,保守起見,最好還是用熱釋光檢測一遍年代。” 高天棚目光落在銀簪上,仔細觀察中心銀珠與下方襯托的花瓣葉片,不由心生贊嘆,明末民間的金屬制作工藝竟如此之好。 已經能在不足幾厘米大小的簪子上,制作出復雜的圖形。 “這件銀簪你有幾分把握能看到明末時期?” 把玩著簪子,高天鵬愛不釋手的道。 “六分吧,簪子上能看到人工制作的痕跡,圖形也不盡完美,上面的如意云紋與明代時期的首飾風格有些共同點。” 葉知秋抿了口茶,如實說道。 如果不使用透視之眼,僅憑銀簪表面的銀銹遮擋,就算換做其他人也很難發現其中細節,斷定年代。 “有你這句話就足矣。” “吩咐后勤部的人,簪子馬上拿去送檢,今晚就要得到結果。”高天鵬轉頭吩咐道。 田文亮小心翼翼的將簪子拿起,點頭答應一句便急匆匆的離開了房間。 房門重新關上,葉知秋率先開口,“高老,按理說楚睿在考古隊的飯菜里投毒,那些教授年老氣衰,應該最先中招出現反應才對。為什么出事的卻總是年輕人?” 高天鵬點了點頭,將身邊的文件放到對方面前。 “你不說我倒是忘了,在案情調查的過程中,田秘書也發現了這方面的怪異現象,所以詢問了眉山城醫院的大夫,所以得到了如下答案。” 葉知秋好奇的拿起文檔,翻開看了一眼。 上面是關于幾位住院病人的檢查報告,以及一名醫生的回答。 “醫生說如果投毒者是在每份飯菜里均勻下毒,那么那些老教授就會因為身體原因而攝入更少的藥物成分,而且代謝速度普遍比年輕人慢一些。” “加上教授們不經常參與體力活動,導致癥狀并不明顯。” 高天鵬指著文檔的最后一頁,“實際上昨天我們已經以體檢的名義給兩名教授少量采血,均在他們體內發現少量的阿普唑侖。” “那兩位教授?”葉知秋好奇的問。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