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也是他欠缺了些考量,早知道就讓李泰待在江海市了。
回過神,他繼續調查文獻。
還原河流地貌、分析歷年洪水數據這些工作由魯海、劉志磊負責,而他需要做的,就是查詢岷江、錦江兩條河流的地質報告。
分析遷移說與固金說這兩個假設,誰的可能性更大。
雖然兩條河流區域內,都打撈出過與張獻忠有關的文物。
而這一查,就查到了中午。
內網中,幾乎每隔幾年就有,針對這兩條河流的地質報告。
包括部分水域河泥的監測數據,以及人為施工區域。
滿屏幕的數據與各項記錄,看的葉知秋眼睛都花了。
“叩叩。”
這時,外面響起一道敲門聲。
“進。”葉知秋頭也不抬。
房門被打開,李泰捧著幾個飯盒走了進來。
“葉先生,午飯到了。”
將一盒規格與其他有明顯區別的飯盒放到了電腦桌上,李泰甕聲甕氣的道。
“哦……這都中午了!”
葉知秋看了眼窗外,才恍然反應過來。
“行,先吃飯吧,沒完成的工作下午再繼續。”
他腳尖一點,讓老板椅往左邊挪動了些許距離,打開餐盒準備吃飯。
魯海與劉志磊兩人,也有些乏累的伸了個懶腰,“葉先生,你那邊有沒有什么發現?”
“暫時沒有。”葉知秋干脆的回答道。
“我查了部分文獻,對于岷江與錦江的記載,通常只有寥寥幾句,而疏涇航道的工作,自明末以來進行過兩次,存在小范圍河道改變,但大體走向依舊沒多少變動。”
魯海拿出筷子,說完就準備享用午餐。
“我這邊情況就復雜多了,兩條河流在三百多年內,發生過大大小小的水災上百次,這還是有文獻記錄的。”
“實際情況只多不少,光是特大洪水就有二十次以上,那些金銀寶物就算再重,估計都要被沖走了。”劉志磊也捧著飯盒走到沙發旁坐下,語氣有些悲觀。
雖然幾十年前國家就有意識要把各類珍貴的文獻記錄下來,但實際上肯定還有許多地方志沒有出現在內網里。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