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葉知秋再次拿出西王賞功錢幣,放在手里把玩著。 這枚在泥沙中埋藏了三百多年的銅錢,如今重見天日,看著上面的文字,仿佛也接觸到了明末,那位嗜殺如命的大西王一般。 “有點可惜是個銅幣,聽說張獻忠搶奪的金銀財寶眾多,如果能發現個金幣,肯定價值更高!” 劉志磊望著錢幣,興沖沖的道。 只是他剛說完,就意識到有些不對,連忙補充一句,“我說的是歷史價值。” 此前跟著那些學者、教授四處工作,他也耳濡目染了解一些什么該說,什么不該說。 “那可不一定,要論價值,這銅幣并不比金幣差多少。”葉知秋摩挲著錢幣表面的粗糙銹跡,嘴角微微勾起。 “啊?這金銀不是自古就比銅、鐵要昂貴嗎?而且在那個朝代更替的動亂年代,金銀這種硬通貨肯定更加稀少,怎么算也不可能比銅幣便宜吧。” 劉志磊一臉意外道。 他覺得這種人盡皆知的基本知識,葉知秋不可能不懂的。 “據《蜀碧》記載,崇禎十七年,賊設鑄局,取藩府所蓄古鼎、玩器及城內外寺院銅像,熔液為錢。” “而史料記載中的賊,便是張獻忠,這位大西王四處搶奪財寶,所以在鑄造大順通寶與西王賞功錢幣時,并不缺少金銀等材料。” 他把玩著手里的錢幣,眼中光芒涌動。 “反而在鑄造銅幣時,沒有足夠的材料,所以融了無數銅佛像、香爐等物,才鑄造出部分銅錢,就這還依舊不夠。” “你說哪種價值最高?” 葉知秋望著劉志磊,笑容溫和的反問道。 后者嘴巴微張,神色驚訝至極。 不得不佩服對方。 所謂術業有專攻,在葉先生面前賣弄自己的微末知識,完全是自取其辱…… 官方的內網,每個工作人員都能調閱,只是他從未把時間放在查閱文獻上。 對這方面的知識也完全是一片空白。 又怎能與葉先生相比較? “倒是我不懂裝懂了。”他無奈的搖了搖頭。 錢幣的價值,受歷史背景、稀有性、市場需求等條件影響,本身的材質貴賤反而不值一提。 “沒事,你的本職工作是氣象測量,對這方面不了解也很正常,就像我連水文站的設備都不認識一樣。”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