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在場各位都是專業領域的學者,自然清楚這句話的含量。
一時間討論聲四起。
就連高天鵬都不由皺了皺眉,對這位學者提出的大膽想法而感到不滿。
有計劃可以,但必須要有足夠的資料支撐才行,僅僅是猜測就想要圍堰筑堤,實在魯莽。
“高局長,我們小組這幾天查閱了大量文獻,的確找到了張獻忠藏銀之處,肯定沒問題的!”
見會議室內眾人低聲議論,時不時有人露出戲謔笑容,中年男人頓時有些坐不住連忙道。
“哦?那你說說,張獻忠沉銀錦江的文獻出自哪里?判斷的依據是什么?”
高天鵬不緊不慢的道。
對方的作風雖然魯莽,但好歹也勇于提出了自己的意見,說不定能給整個考古隊伍帶來新的思路。
“回局長,我們小組在內網瀏覽了上千篇文獻,最終在《明史》中找到了一段可靠的記錄,文獻指出張獻忠于1645年藏銀錦江?!?
“派人在錦江上游圍堰筑堤,直至河水干涸,又命人在河床挖下數長深坑,埋入金銀數以萬計,而后決堤放流,此為水藏?!?
男人滔滔不絕,一臉激動的向大家說明他們小組的最新發現。
一時倒也鎮住了不少人。
國家層面為了文化的延續,早在幾十年前就啟動了國家電子圖書館的項目。
所有文獻都轉為電子版存于內網之中。
囊括紙張發明前的甲骨文,到現代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各類書籍。
只要肯用心去找,能發現出什么別的線索也是正常。
“幾百年前,張獻忠曾以治理水患的名義,在錦江動工,實際早在與楊展開戰前,就已經將大部分財寶埋入錦江上游,所謂的千船沉銀不過是個幌子而已。”
“不然大家為什么花費半個月的時間,連個銅幣都撈不上來!”
說完他神色一凜,沉聲道,“所以我懇請局長同意圍堰筑堤的計劃,只需截流一千米的江水即可,沉銀遺址定然就藏在其中!”
此話一出,全場鴉雀無聲。
感情人家真有依仗,而不是什么莽夫。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