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只是這么淺顯的道理,他兒子卻根本不懂。
深吸了口氣,胡焱國用緬甸語征求山素的意見,是否能以中文繼續之后的交易。
山素態度冷淡,但現在已經進行到關鍵一步,只好答應。
索性把懷中的女人推開,讓隨行而來的翻譯坐在旁邊。
“胡老板,我們老板可是拿出了誠意的,為了幫您尋到一把上等的紫砂壺,聯系了不少朋友。”
青年翻譯官轉達意思。
胡焱國微微頷首,不管他對山素如何不感冒,但對方送的禮物卻是送到了他的心坎里。
這把壺的品質極高,價值一看就不低,起碼也在一千五百萬以上。
若是肯特先生拿不出價值相近的壺,他就算不愿意也只能選擇與山素做交易。
畢竟八百萬人民幣他們胡家還能不在乎,但好的紫砂壺可是有價無市,兩者并不是對等關系。
伸出略顯干枯的雙手,將菱瓣圓壺從木盒中取出來。
胡焱國湊近仔細端詳,越看越感覺愛不釋手。
這壺出自名家之手,從明朝到現在經歷數百年,當時的一把紫砂壺能如此完美的保存到現在,說是奇跡也不為過。
每一處細節都修整得當,置于手中分量十足。
壺蓋、壺底處皆有時大師的鈴印,基本可以確定為真品。
再看眼前的木匣,外蓋上陰刻八字“時大彬壺,愙齋所得”,看質感與深沉的顏色,似乎為金絲楠木。
內部還有柔軟絲綢作為填墊,足以見這把紫砂壺的保存之良好。
“山素先生,能否為老夫解惑,告知這把菱瓣圓壺的來歷?”胡焱國滿心歡喜,一雙略顯干枯的手捧著紫砂壺,就不舍得放下。
青年翻譯官將意思傳達,山素臉上立刻露出一抹桀驁神色,“這壺為明代大師時大彬于萬歷年所作,在當時的年代,時大彬的作品就已經做到一壺難求的地步。”
“憑借著獨特的風格與對制壺技術的改良創新,即使到現在也依舊被無數人歌頌功德,可謂是真正的大師!”
胡焱國目光落回到手中的紫砂壺,胸膛越發心潮澎湃。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