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趙泉身體猛然一僵,“對啊!這外國人早就提醒過我了,是我誤解以為他們做出來的紫砂壺很爛。” 他不自主的咽了口唾沫,“里面太暗了,能拿出來給我看看嗎?” 葉知秋微微頷首,帶上隔溫手套,用工具將表面微微發(fā)燙的紫砂壺取了出來,放到工作臺上。 紫砂壺內(nèi)部與空氣的溫度之差,讓壺內(nèi)不斷有熱氣升騰而出,看著頗為夢幻。 “接下來等他自然放涼吧。”葉知秋放下工具,提醒道。 趙泉充耳未聞,近距離欣賞眼前的紫砂壺,與在氣窯內(nèi)完全不一樣。 外面光線更足,紫砂壺表面的狀態(tài)也更加清晰,帶著原礦底槽清特有的梨皮紋。 棕紅色也十分的正,顯然第一次燒制非常成功。 顏色的改變與紫泥內(nèi)部的有機物與高溫反應有關,只有高溫燒制的越充分,顏色才會越漂亮。 如果溫度不夠或者過高,紫砂壺就會顯露出灰敗、發(fā)青的底色,讓整把壺的價值一落千丈。 從這把壺的狀態(tài)不難看出,青年制作紫砂壺的工藝不但一絕,對于溫度的控制同樣強的離譜。 關鍵是,看著眼前這把壺,他總感覺好像似曾相識。 不光是器型的原因,還有不少細節(jié)方面的處理,都像極了近代一位名家。 只是一時間,沒能想起名字。 “誒,這么晚了,老趙竟然沒來?” “太陽打西邊出來了,老趙居然不是第一個到?” 大廳方向突然響起一陣交談聲,葉知秋看向房門方向,有些擔憂這件仿制顧景舟大師的壺,會被其他人給發(fā)現(xiàn)。 “我去關門。”肯特讀懂了葉先生臉上的表情,加快腳步來到門邊,探出頭見兩人還站在門口聊天,并沒有注意到這邊的情況,才放下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