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頭頂落下的柔和光線,將他周身包裹其中,肯特目不斜視的望著眼前的紫砂壺。
突然覺得一把小小的茶具,居然能做到如此的賞心悅目的地步,實在太過驚艷。
棕紅色的泥胎,表面平整光滑,指腹輕輕摩挲,觸感一片溫涼,反射著淡淡光澤。
壺嘴與把手遙相呼應,寬度與高度的完全一致,將視覺朝兩邊延伸,讓壺腹不至太過肥壯,
巧思妙想的設計,說是一件完美的藝術品也不為過。
只是一聯想到這是葉先生花費五個小時制作出來的成品,他卻有種身處夢幻的不真實感。
像顧景舟這般的大師,親手打造一件作品,就算摒棄構思的時間,也需要最少三天至一周左右。
怎么可能做到這么快速?
雖然他從未親眼見過這位大師的作品,但看到眼前紫砂壺的瞬間,卻有種顧大師的作品就長這樣的既視感。
是錯覺?還是別的什么?
呼吸逐漸變得粗重,肯特瞪大雙眼,仿佛要將紫砂壺的所有細節都映在眼底。
大師的作品固然優秀,但也不至于讓他如此失態。
他真正驚訝的是,葉先生是如何在短短五小時內,將一把紫砂壺做到如此地步?
肯特雖然是個外行,卻知道紫砂壺制作的起碼步驟。
壺嘴需要調整、壺腹更是需要額外注意,還有滿片、底片等各種步驟工序。
能做到如此速度,唯一的可能,就是葉先生制作的全部過程都沒有出任何差錯。
但這可能嗎?
人永遠不可能像機器一樣,能將工作精細到毫米級別,而且會疲勞、會走神。
怎么想,也不可能在五個小時內做到這一步。
而且葉先生還如此年輕,對方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若是按照這種進度的話,說不定還真有可能在明天晚上八點之前制作出成品!
以這把紫砂壺的優美器型與其中所蘊含的神韻,只要敲上顧大師的印章,就算是專家來也不一定能分辨的出來吧!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