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內心震動之余,老者又開始偷偷打量這年輕人。 總覺得對方的面孔有些熟悉,似乎在什么地方見過! 但一時又想不起來。 “小友所言有些道理,可是光憑這些,就斷定這幅畫作是贗品,會不會太魯莽了?”老者上前兩步,似笑非笑的道。 他想了解一下,這位年輕人是家學淵源,自小學習畫作,才擁有如此豐富的專業(yè)知識,還是后期自學成才……。 若是前者,倒是可以結識一番,擴展一下人脈。 若是后者,那可是擁有不得了的天賦,他恰好認識幾位國畫老師,可以引薦認識一下,不讓明珠蒙塵。 葉知秋可不知道老者的心思,但談及畫作,他可有太多能說的話題。 “老先生有所不知,據(jù)民間傳言,傅抱石大師晚年所創(chuàng)的《茅山雄姿》,似乎還有個相似度極高的姊妹篇存在。” “剛開始看到這幅畫時,我還以為它就是《茅山雄姿》傳說中的姊妹篇,可觀其細節(jié),卻處處不像。” “不知小友能不能指點一二?”老者已經(jīng)被勾起了好奇心,也顧不上其他。 港島有名的大師何其多,可他們鑒定書畫,往往需要借助一大堆的工具,用上三天半月才能給畫作的真?zhèn)紊w棺定論。 可眼前青年,卻僅僅用了不到十分鐘,就完成了鑒定。 光是眼力的工夫,就足以碾壓他認識的不少老友了。 “指點算不上,共同探討吧。” “這幅畫作,除了墨跡呆板之外,還有兩個無法忽視的問題。” 葉知秋高談闊論,全然忘記了自己正身處在吵鬧的貿(mào)易局正廳。 就連周圍那些嘈雜的討論聲,都被他大腦下意識屏蔽。 “這幅畫很可能是真品翻印來的東西,目前國內還沒有那個畫師,能如此相象的將傅抱石大師的真跡臨摹出來。” “而且畫作的裝裱方面,也有些偷工,打蠟過程粗糙,烘焙時間太短,國畫大師傅抱石的現(xiàn)存真跡,每一張都超過了一千萬,《茅山雄姿》十年前的拍賣價就超過了兩千多萬,不可能用這種方式裝裱。” 老者點點頭,內心多多少少已經(jīng)有些拜服。 如此年紀,能達到這么高的鑒別造詣,極為難得。 “不過這幅畫的翻印、裝裱也有四十年以上的歷史了,雖然達不到真品的價格,但起碼能值個幾十萬,只是,這種東西掛在港島貿(mào)易局大廳,實在是有失官家體面。”葉知秋皺眉仔細分析著。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