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延河文學編輯部的來信中,除了祝賀姜玉樓考上燕大外,還提了一個小小的請求。 那就是希望姜玉樓繼續在《延河》文學雜志投稿詩歌作品。 自從《延河》雜志發表了他的兩首情詩后,雜志大賣,可以說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當延河文學以為七月的雜志可以延續這種成功時,現實給他們潑了一盆冷水。只有十萬的銷量,和上月相比差距多達十萬多冊。 如果是以往,這個銷量已經足以讓編輯部上下笑不攏嘴了。 可是,一件事最怕的就是對比。 上個月明明創造了全國文學雜志的一個銷售紀錄,次月就崩盤了。 這誰能接受! 究其原因,還是少了爆款作品。 也就是如同姜玉樓的《山木》以及《十誡詩》這樣有著巨大影響力的作品。 編輯部一尋思,與其期待延河文學合作過的那些老作家,老詩人,還不如指望姜玉樓呢。 畢竟,這個年輕人可是創造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奇跡。 如果以他為賣點,不愁那些喜歡他創作的情詩的讀者不買賬。 于是乎,就有了這次打包讀者來信給他的情況。 轉寄讀者來信是假,求稿才是真。 在信里,延河文學還許諾了給姜玉樓業內最頂尖的詩歌稿酬。 即基本稿酬加印數稿酬。 基本稿酬更改現行的按行給付稿酬的政策,采用了按首支付基本稿酬。即,一首詩支付稿酬兩百元。 印數稿酬=基本稿酬1%千冊數(不足千冊按一千冊計算)。 也就是說,姜玉樓在《延河》發表一首詩,如果《延河》印刷了一千冊雜志,他除了有兩百元的基本稿酬外,還有兩元的印數稿酬,總計兩百零二元。 在70年代末,國內能拿印數稿酬的少之又少,這個數字雖然不多,但卻是一種榮譽。 這算是延河文學對他在詩歌領域的一種認可了,對他在文壇的名聲有著正面影響。 于是,姜玉樓在回了幾封信后,開始考慮寫哪幾首詩了。 當然,他要發表的話,還是會考慮網紅詩的。 因為后世可以說是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已經沒有文盲存在了,能在中青年群體中產生影響的詩歌,本身就是精品中的精品。 放著精品不抄,他豈不是有什么大病。 只是,選誰的詩還需好好考量。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