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高考之后,姜玉樓暫時沒有事了。 寫作的話,暫時還沒有想好寫什么,而且關鍵的是為什么他投稿《收獲》的作品直到現在都沒有個結果。 算算時間,已經有小一個月了。 實際上,姜玉樓不知道的是,為了他的作品應不應該入選,收獲文學雜志社都快吵翻天了。 他的這部作品小說成色如何? 能流傳后世,并且改編成電影,更是在國外電影節奪得大獎,其出色程度是毋庸置疑的。 收獲的諸位編輯在交叉審稿后,也承認了姜玉樓的《黃土地》足夠上《收獲》了。 他們之所以遲遲拿不出決定,有幾個因素。 一個是主編巴老進京開會了,在收獲文學雜志社,巴老才是那個能拿主意的人。 在一個,當時姜玉樓正處在風口浪尖上,雖然輿論是平息下來了,但是人言可畏,收獲不過剛剛復刊,不一定能扛得住輿論。而且,他們也不想讓巴老經歷這些無謂的風風雨雨。 還有就是《黃土地》,小說中展現了黃土高原上農民的貧苦生活、落后的婚嫁習俗以及缺雨多災的氣候。 每每讀到這些內容的時候,有的編輯便很不滿。 小說內容雖然是抗戰時,但是陜北卻是我軍統治的地方。 如果我軍統治的地方都是這么落后,怎么能體現出制度的先進性? 還是說,作者是故意這么寫的,為的就是含沙射影的污蔑? 還是那句話,雜志社剛獲批復刊,這時候在雜志上刊登這么敏感的小說,要是被有心人捅上去,導致雜志社再次被封,誰能負得起這個責任。 最后就是姜玉樓的年紀了,一個十八歲的娃娃,今年鬧出了好大的動靜。 又是在《當代》發表短篇小說,又是在《延河》發表情詩的。 尤其是兩首情詩鬧出的風波,就連許多不關注文學的普通老百姓都聽過他的名字嘞。 好多成名作者幾年都不一定能發表一部小說,可是他倒好,如果《黃土地》能在《收獲》發表,就是一年發表兩部小說。普通讀者也許不會覺得有什么,但是作者們會不會有想法,懷疑收獲暗箱操作? 不過,有不同意的,自然有編輯堅持《收獲》刊登姜玉樓的《黃土地》。 雜志社的年輕編輯宋文是《黃土地》的初審者,自從看過姜玉樓的小說后,就是他的堅定支持者了。 “唉,社里的有些老同志思想……思想也太過保守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