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陽平縣,校長辦公室。 “咳咳咳!” 高老師發(fā)愁地吐出一口煙圈,還被煙氣給嗆到了。 他是在為自己的學生姜玉樓發(fā)愁啊! 最近輿論上的風風雨雨他也感受到了,連他這半個局外人都感到一陣陣地窒息,更遑論處在漩渦中心的學生呢? 他想不通,那些文壇的前輩為什么揪著姜玉樓這個年輕人不放,一點小問題便小題大做,上綱上線的,這……他們莫不是想重蹈覆轍? 自從輿論爆發(fā)后,陸續(xù)又有記者找了上來,這回他卻不想攔了。不是高老師怕事,而是希望這些本地媒體記者能多為姜玉樓說說好話。 陽平縣好不容易出了個作家、詩人的苗子,可不能讓輿論給毀了。 文筆如刀,他可是早些年就見識到了。 至今依舊心有余悸啊。 校長嘆氣道:“唉,解鈴還須系鈴人,這事還是需要姜同學表個態(tài)。” 高老師眉頭微皺:“要表什么態(tài)?” “我看不如認個錯,這事就過去了。”說著,校長捋了把頜下的胡須。 高老師漲紅著臉,憤憤不平地說道:“玉樓又沒有錯,憑什么要低頭認錯!” “就憑那些批評的人是文壇前輩,這還不夠?”校長反問道。 高老師神情一滯,這話說得他無法反駁。那些老前輩也算是掌握著話語權的人,人脈廣不說,影響力也大,如果風波不能迅速平息,對姜玉樓,對學校都不是件好事。 校長最后勸道:“姜同學還年輕,給老文壇的同志們道個歉不丟人。他的前途遠大,要是因為這樣的事被打壓,不僅是姜同學的損失,更是文壇的損失。” 高老師沉默片刻,就當校長以為還是說服不了他時,高老師狠狠的掐掉了煙頭,嘆氣道:“行吧,我去勸勸玉樓。不過,這孩子是個有主意的,我不一定能說服的了。” “足夠了。” 該說的都說了,該做的,他也找了些老友,至于結(jié)果如何,只能是盡人事看天意了。 這兩天班里的氣氛有些壓抑,都是因為報紙上傳來不好的消息,同學們也都很擔心姜玉樓。 越是親近的人,越是為他擔心。 只是他們都是些學生,也實在想不出怎么才能幫到他。 “玉樓,怎么辦啊,為什么報紙上都是批評你的聲音,明明之前好好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