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李堯的詩《小屋》,似是在感懷自己的小破屋,又似在感懷沒米下鍋的生活,最后的一聲嘆息,又體現了對生活的無奈,很能引起一眾知青的共鳴。 “李堯的詩不錯。” “有兩把刷子。” “唉,他的詩讓我想到了如今的生活……” “真就一聲嘆息,不說也罷。” 簡行見大家似乎對李堯的詩好評如潮,有些不滿意。他覺得對方就是個嘩眾取寵的小人,還小破屋,誰不知道他現在住的縣里,還有個不錯的工作,工資在陽平縣知青里算高的了。 就這他還有臉訴苦,簡直是人品低下。 李堯這下更加得意了,在眾人沒有注意的時候,還隱晦地挑釁似的看了姜玉樓一眼。 姜玉樓也看到了,他神色玩味,撇了李堯一眼。 對方心里打的什么小九九,他了如指掌,他也不慌張,有什么手段,他都接下了。 等眾人議論漸息,李堯笑著道:“姜老師,不知道我的這首詩怎么樣?” 姜玉樓同樣面帶微笑地說道:“一首詩的好壞,說到底還是要看在人民群眾中的受歡迎程度。人民喜歡的,自然是好的。我本人對詩歌算是個外行,了解不多,李同志的詩我就不做評價了。” 李堯笑容越發燦爛了,他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等今天的文學討論會一結束,他就趁機把姜玉樓承認不如他的說法傳播出去,自己不就出名了? 到時候誰還敢輕視他,說不定還有機會回京城呢。 不過,還是要再踩上一腳。 有對比才有傷害不是。 于是,李堯假惺惺地說道:“姜老師也可以試著做首詩嘛,大家都是自己人,我們也可以幫著姜老師提點建議。” 知青們也是連連點頭,沒有想到李堯是有小心思的。 便也紛紛勸道: “姜老師,作詩其實并不難,我們平時沒事也會作一首,自娛自樂嘛。” “沒錯,現代詩不比古詩,容易得多。” “我家孩子都會作詩,雖然不怎么好就是了。”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的,都在等他做回應。 面對眾人提的要求,姜玉樓只是眉頭微皺,便又舒緩開來。 只見他面帶笑容,撓撓頭道:“我以前倒是寫過幾首詩,既然大家想聽聽,那我就念出來好了。” 還真有? 李堯也有點意外,不過這是好事啊,他想當眾出丑不更好嘛。 想到這里,他捏緊了拳頭,深怕自己笑出了聲。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