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重生崢嶸歲月!-《1979我的文藝時代》
第(1/3)頁
1979年三月,一個對普通百姓稀松平常的日子里,雖然已經(jīng)春節(jié)已經(jīng)過去,蒙蒙細雨中依舊參雜著幾片雪花。
雪花來無影去無蹤,往往還沒落地,便以經(jīng)化為了雪水,滋潤著黃土高原的土地。
在這樣的天氣里,城市的街道上行人并不多。除非是上班,否則大家寧愿在家呆著,也不愿意出來淋雨挨凍。這么一座小縣城,此時仿佛失去了往日的活力,如同此時的天氣一般蕭瑟。
不過,此時陽平縣里的一處高中學校,此刻卻是熱鬧異常。
學校里熱鬧的原因并不復(fù)雜,此時已經(jīng)下課,正是到了午飯的時候。
只見學校各年級的班級大門一開,一大堆男男女女的學生娃娃就亂哄哄的跑了出來。他們有說有笑,踩著泥水跑到了學校的食堂。因為正在下雨,本來干燥的平整黃土地霎時就被這紛亂的人群踩踏成了一片爛泥灘。
在校園內(nèi)的食堂門口,現(xiàn)在已經(jīng)按班級排起了十幾路縱隊。
從排隊的這一片黑壓壓的人群看來,他們大部分都來自農(nóng)村,臉上和身上或多或少都留有體力勞動的痕跡。除了少數(shù)幾個家庭實在是困難的,穿著十分土氣外,大部分‘讀書人’的穿戴都還算體面。
貧困鄉(xiāng)村的百姓盡管眼下大都少吃缺穿,但孩子既然到大地方去念書,家長們就是自己在苦,也要給他們捯飭幾件能穿出去見人的衣裳。
當然,這隊伍里還有幾個穿戴非常好的,衣服就不用說了,只看他們手上那塊明晃晃的手表,就知道他們的生活條件根本不是普通的農(nóng)家子弟可以比擬的。這些學生生活條件好,營養(yǎng)好,穿著還得體,站在一眾農(nóng)家子弟里,如同鶴立雞群,差距太大了。
食堂的打菜大嬸正在忙碌地給眾人分飯菜,每個人的飯菜都是昨天登記好并付了飯票的,因此程序并不復(fù)雜。
由于條件有限,以現(xiàn)代人的眼光來看,食堂的飯菜并不怎么可口。即使是學校的食堂,做的菜依舊以土豆、白菜和粉條為主,里面零星有些肉片,每份三毛錢。
這還是開春了,學校有條件做些不錯的飯食,擱幾個月前,學生們吃的都是些清湯寡水的飯菜,油腥都看不到多少。
這時候,能用得起飯盒的也就城里家庭的學生了,大多數(shù)農(nóng)家子弟,端著的說是飯盒,其實說是臉盆也不為過。
至于主食,卻分成了三等,分別是白面饅頭,玉米面饅頭和黑色的雜糧饅頭;白、黃、黑,顏色就表明了一種差別;學生們戲稱歐洲、亞洲、非洲。
“嬸,給我兩個雜糧饅頭。”
姜玉樓一只手端著碗,笑嘻嘻地和眼前的打飯大嬸說話。
打飯大嬸面色復(fù)雜地看著眼前的男生,嘆氣道:“你這后生,還是長身體的年紀,每天就吃兩個雜糧饅頭,能吃得飽嗎?”
姜玉樓也不回答,只是摸了摸鼻子,憨厚地笑了笑。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呼和浩特市|
井冈山市|
河池市|
新巴尔虎左旗|
买车|
神农架林区|
兴城市|
图木舒克市|
怀远县|
台江县|
丽江市|
商都县|
江油市|
渭源县|
保德县|
鱼台县|
资中县|
龙门县|
隆回县|
商水县|
三门峡市|
琼海市|
阜康市|
兰坪|
夏河县|
龙海市|
北安市|
博湖县|
称多县|
长丰县|
徐州市|
西青区|
安西县|
景泰县|
江永县|
舒兰市|
乐山市|
浦东新区|
宣威市|
南靖县|
行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