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張工很快跑了回來,不過筆記本沒有在手里。 “小馬,走吧,我?guī)闳ィ悻F(xiàn)在需要什么,和我說。” 張工很是興奮,沒有想到,自己帶的人還能弄個小發(fā)明出來,不賴不賴,看似簡單,可是卻又不簡單,一旦上面認可,自行車廠認可,然后調(diào)研一下,大家都認可,呢就是個了不起的小發(fā)明。 一旦啟用,那就是全國全部都自行車工廠都要推廣,到時候滿大街的自行車都帶籃子了。 有了張工的帶路,還有他手里的被批的條子,可謂到全部地方都是暢通無阻。 馬騰也沒有用什么。 3毫米厚1米長的鋼絲拿了50條,因為第一次做,馬騰怕做壞了,重新再來過,那不得再跑一趟? 為了省事,張工也是直接簽字,從倉庫拿了出來。 至于小鋼板,車間到處都是,隨便找個邊角料就能做了。 直接到了鍛造1車間,因為鋼條是需要折彎,要是沒有熱度,很難折的那么有型。 要什么樣子的拿給鍛工一看,他們就會做,很是方便。 到了車間,張工直接找了1車間的生產(chǎn)主任孫立軍,看了徐工的條子后,立刻帶著馬騰找了幾位師傅,不過沒想到的是劉海中也被找來了,不過這家伙看到是馬騰,也不說話,拉著孫主任到了一邊說了兩句直接走了,顯然這老小子不想和自己走這么近。 無所謂,兩個鍛造師傅就夠了。 而且馬騰還是推著車子過來的。 兩個師傅看了一眼,在聽了一下馬騰的說法和構(gòu)思,兩個師傅也是點點頭,他們表示了解了。 最后和馬騰確定了下尺寸,馬騰找了一份報紙,直接疊了一個大小差不多的,反正馬騰感覺這個大小放在自己車上合適。 兩位師傅有了大概尺寸,就開始了對鋼條的裁切加工。 裁好的放在火上開始燒,有的地方需要折彎。 有技術(shù)的就是不一樣,兩個師傅拿著兩把鉗子,半個小時就給弄好了。 要不是燒紅需要10分鐘,還有兩位師傅不是特別是熟悉,只能憑著感覺和馬騰疊的模型來做。 最后把鋼條給焊上,馬騰看著成品,直給兩位師傅豎大拇指。 比自己預(yù)想中的還要好看。 又打出來了一個鋼片,鉆上孔,對比了一下馬騰車上的那個車燈架,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