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再說宋記酒樓后廚此時此刻忙得熱火朝天,宋老板親自對后廚訓話:“諸位,今天是我們酒樓長臉的時候了,沈家小少爺的滿月酒也是大廚們露臉的最好機會。今兒個,其他菜肴大家駕輕就熟。就是這道剛剛學來的‘平橋豆腐’,我不大放心呢。” “老板,我敢打包票,我們絕對把這道新菜做得和平橋鎮本地味道一樣子。”剛剛學藝歸來的張大廚當即夸下海口,宋老板看著他一旁盆里早已備好的豆腐,他頻頻點頭。 “嗯,像模像樣。今天就看你們的了,老規矩,今天辦得好晚上必有重謝。” “老板,你就去準備銀子吧,我們忙了。”張大廚對荷官說,“來,我們再做一下最后準備。” 說起平橋豆腐,那自然不能不說平橋。平橋是距淮安府山陽縣南二十余里的一偏僻的集鎮,史書記載早在宋元時就已形成了城南的一個較大的環境優美的集市。 南來北往的商賈官宦大多在此落腳,因此平橋商業發達,極大地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自然也就促進了佛教文化的興起,一度廟宇香火興旺,尤以兜率廟為最盛,久而久之漸漸形成了一年一度的三月初一廟會一一小人會,亦稱笑人會。 廟會期間舉行各種群眾文藝表演,開展各式商貿活動。河下吳承恩有詩云:“短篷倦傍河橋泊,獨對青旗枕臂眠。日落牛蓑歸牧笛,潮來魚米集商船。繞籬野菜平臨水,隔岸村炊互起煙。會向此中謀二頃,閑措黎杖聽鳴蟬。” 平橋鎮上的小吃店店主為招攬顧客,爭相改進烹調技藝,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菜肴,“平橋豆腐”就是其姣姣者。 胡師傅用鮮鯽魚腦加雞湯與豆腐做成的一道燴制的“胡氏豆腐"。平橋豆腐的燴制過程是這樣的,首先做豆腐時,生漿、熟漿都要用細白布將漿水過濾一下,這樣做成的豆腐才細,點用鹽鹵,如此豆腐才又細又嫩又清香,千萬不能用石膏點。 其次是將豆腐里的黃花水排出,方法是將豆腐放在清水鍋里煮一煮,水一開當即撈起,再次用刀將豆腐切成碎薄片放在涼水里養一會兒。 然后配好佐料,雞肉丁、碎肉丸、碎魚丸、雞蛋絲、蝦屑、筍屑,瓜子仁松仁均搗成碎屑、蔥、蒜、姜、淀粉、胡椒粉、豬油、醬油、鹽等。 張大廚將炒鍋上火,燒熱后用豬油滑鍋,頓時香味撲鼻。然后放入蔥姜,隨后將準備好的鹽鹵豆腐及其他佐料,同時放人鍋中炒拌幾下,最后再放人雞湯、醬油,等鍋慢慢燒開。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