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沈少爺中午未敢喝多酒,他知道徐老爺開明,通常訂婚女方家姑娘是不露面的。由于沈府與徐府生意早有往來,所以兩位長輩讓兩個當事人都來參加訂婚宴了。 走出酒樓一對青年男女走到了河下石板街上,兩個小跟班分別跟著各自主人。 “糖人,吹糖人,快來看了。”河下街上一絕糖人王正在招攬著一來來往往的孩子們。 “小姐,你看,那糖人多好玩啊。”小玲跑了過去。 據說吹糖人兒的祖師爺是劉伯溫,傳說朱元璋為了自己的皇位能一代代傳下去,就造“功臣閣”火燒功臣。劉伯溫僥幸逃脫,被一個挑糖兒擔子的老人救下,兩人調換服裝,從此劉伯溫隱姓埋名,天天挑著擔子走街串巷。 在賣糖的過程中,劉伯溫創造性地把糖加熱變軟后制作各種糖人兒,有小雞小狗什么的,煞是可愛,小孩子爭先購買。在路上,許多人向劉伯溫請教學吹糖人兒,劉伯溫一一教會了他們。于是這門手藝就一傳十、十傳百,傳到現在據說有600多年的歷史了。 這種生計的人是挑著擔子走街串巷的,集市廟會更是少不了吹糖人的身影。擔子的一頭是一個小柜子,床頭柜般大小,兩邊釘有一個長方形木框,框中間的銅環上拴著根短繩頭,用來穿扁擔。 柜面上放一個圓木盤,上面畫著寬窄不等的由圓心向外呈輻射形的格子,里邊寫著“葫蘆”、“大公雞”、“關公”和“猴子”等等。 “我來個猴子。”徐小姐指著圖案說。 糖人王面前木盤中心有一個固定在線軸里的轉桿,長度比木盤的直徑要短一點,轉桿的頂頭垂著一根小針,轉桿停止轉動時,小針指著哪個格子就得哪個獎。 圓木盤底下有個抽屜,拉出來是一塊大理石板,用來畫糖人的。柜子右上角有個洞用來插草把子,不管吹還是畫的糖人都插在上邊,上邊已經有了幾個栩栩如生的動物形象,有活潑可愛的小兔子,還有那寶葫蘆。 糖人王一聽來了精神,他一看對面的才子佳人,高興地開工了。糖慢慢地化了,一股甜絲絲的味道蔓延開來,俘虜了少爺小姐的嗅覺,小玲和小龍更是手舞足蹈,看著糖人王吹功了得,一瞬間一只活靈活現的猴子出現在大家面前。 “少爺小姐,好了。”糖人張抬頭笑著說,把那猴子遞了過來。 “這也太神了。”徐小姐嘆服藝術手藝高超,“老板,我還要一頭馬,可以嗎?” “小姐,你這是在考我嗎?”糧人王咧著嘴笑道。 “老板,給她露一手。”沈少爺爽快地付了錢。 “沈少爺恭敬不如從命,不過這完全是看在你面子。” 糖人王從來只做這四種,沈少爺今天人逢喜事精神爽,他必須給沈家少爺這個面。 聽說糖人王要吹匹馬,圍觀的小朋友越來越多,糖人王一點也不緊張,自從學了這門手藝,他把師傅的技藝發揚光大,在這繁華的河下古鎮上討生活,已經心滿意足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