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慕聽雪只出席了經筵的首日大講,后面持續三個月的日講,她就沒去了。 就算是親兒子,也不能天天去教室看著他讀書啊。 更何況只是名義上的皇弟。 她和御醫、醫使、醫丞們加班加點,忙了幾日,終于批改完了所有的卷子,進行分數成績排行,準備好了十三個朝廷編制,和一百份“執業醫師證”古代版契書。 醫榜還沒來得及張貼,負責監考、閱卷的御醫們就已經先看到了成績排名。 考公結果,令他們極為震驚! “前三名,竟然有兩個是女醫?且皆是平民出身?” “一百名獲得執醫契書者中,男大夫六十二名,女醫三十八名?!? “來自醫療世家通過考公的,竟只有五人。” …… 這些醫療世家出身,經歷了裸考、年終考、幾次月考,大浪淘沙留下來的優質御醫們,被殘酷的現實狠狠打擊到了。 他們身為醫療世家子的驕傲,徹底被碾碎,渣也不剩下。 長公主殿下,用現實狠狠打了醫療世家的臉! 她用登醫榜的一百一十三個人,證明了幾個月前在金鑾殿上的話——御醫世襲制度,是錯誤的! 更加令御醫們震驚的,是女醫錄取比例。 一萬二兩名考生中,只占了三成。錄取比例卻高達四成! 一名六十來歲的老御醫盯著前三甲中,第一、第三兩位女醫的卷子,百思不得其解:“第一名伏由,荊州人,家里是賣豆糕兒的,母親是村里的產婆,竟然考出了滿分,三道病例分析大題,都給出了兩種治療方法,一種是名貴藥材方子,一種是便宜土方子,尤其是土方子,寫得比《本草綱目》上記載得還要詳細,她怎么做到的?” 慕聽雪看過伏由的卷子:“自學成才的赤腳醫生,十里八村都找她看病。她治過的人,號過的脈,可能比你們還要多。便宜方子,是給農民和仆人吃的。” 這些世襲的御醫,才給后宮的娘娘、皇帝王爺們,治過幾次??? 書中所寫的病癥,世襲御醫又親眼見過多少? 而伏由不一樣,病例分析題是她的強項,她見識過各式各樣在底層掙扎的病人,醫療典籍中記載的常見病,她不知道治過多少例。 老御醫感慨道:“街上賣豆糕的,一個銅錢一筒。從荊州來云都的路費,以及半個月的住宿費,僅僅靠豆糕這種小本生意,是湊不出來的。殿下說得沒錯,她治好的病人肯定已經超過數千人了,是靠著多年存下的診金?!? 一個年輕御醫,還是有些不服氣:“女大夫的錄取比例,總感覺不太正常。” 慕聽雪反駁道:“有什么不正常的。在云煌,她們想要通過醫療考公獲得成功,必須比旁人多付出更多的努力,承受十倍的壓力。” 而且,女性更擅長考試,本就是事實。 現代21世紀的高等教育領域,大學生錄取比例也是女高于男。考研比例女生占64,男生只有36%。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