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溫暖點頭表示理解,然后繼續往下看這一場六十年代農村的殺豬盛宴。 光是這個湯,那就得精心細煮兩個小時以上。 越煮越香,這屯里人自己養出來的大笨豬,那真是沒得治了,太香了!真是香飄十里! 小孩們也不愿意跑跑跳跳的到處玩了,一個勁兒的靠近煮肉的大鍋,但是會被周圍的大人們驅趕: “別擱這兒待著了,冒冒失失的,一會兒再燙著你們了咋整?” 小孩們聞見香味了,是記吃不記打的,不一會兒就又跑回來,然后再被趕走。 一直持續到吃上肉為止。 白肉可謂是殺豬菜中的頭號菜肴,在老湯中熬制了兩個多小時的腰條肉,肥瘦相間,變得清澈透亮,撈出來后,切片,蘸著蒜汁吃,肥而不膩的味道,真是恰到好處。 血腸是殺豬菜中的靈魂,味道更是不用多說,血腸用豬小腸和豬血制作,把豬小腸清洗以后,灌入調制后的豬血,開口扎緊后再將其打結分段。 為了避免血腸中的血與調料沉淀分離,做好的血腸要馬上下鍋,蒸煮時要始終保持大火,時間不宜過長。 煮血腸啊,還不能開水,得是響邊水,熱乎就行,要開時還得拿涼水激一下。 避免血腸煮爆或者是變黑,還要根據血腸的狀態,不時的在其表面扎孔放氣,使血腸更好的凝固。 這煮血腸一定得有經驗的人才會做,沒經驗的,一不小心那綁好的血腸可能就會破掉! 煮好的血腸撈出切塊,質感密實,細嫩彈潤,趁熱吃那叫一個好吃啊! 酸菜在東北殺豬菜中也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屯子里的婦女們早就已經把酸菜切好,洗好,攥好了。 這酸菜酸裂清爽的味道是化解油膩的關鍵,切絲清洗干凈的酸菜,下入熬好的老湯中,與白肉,大骨頭棒子,豬脊骨和血腸放在一起進行熬制。 肉湯與酸菜的味道互相融合平衡,越煮越香,肉類有了酸菜的加持,味道也變得更加鮮香美味。 除了血腸和白肉,拆骨肉,豬肝,豬心和護心肉,同樣是殺豬菜中的美味菜肴。 全屯子人花費了這樣幾個小時的時間,才做好了這樣一頓正宗的殺豬菜。 然后就是排隊去鍋邊打菜去,出門的時候已經各自帶好了碗筷,這會兒直接就可以用上。 給社員們盛飯的,都是在屯子里素來有威望的做飯幾十年的中年婦女,這些人手上有準頭兒,哪怕是這種大鍋菜,分的話也不會差距太大,變成有人全是肉,有人全是菜的場面。 或許有些偏向,多上一塊兒半塊兒的,但是畢竟是大庭廣眾之下,差距也不會太過于明顯。 楊睿和溫暖直接就排了楊母掌管盛飯的大勺子的隊伍。 楊母偏心歸偏心,但是還是知道里外人的,大勺子一上去,就給兩人盛了滿滿的兩碗。 這邊早就擺好了從各家搬來的桌椅板凳,打好飯的就可以坐著吃去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