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二十四回:孟憲揮師直入四川;郭靖協(xié)防坐鎮(zhèn)襄陽 上回說到襄陽城收復以后,朝廷頒旨,表彰了眾將領,郭靖也由此得以洗清冤屈。朝廷得到孟憲的上奏后,也發(fā)現(xiàn)了襄陽城的重要性,但又認為四川在戰(zhàn)略上處于重要地位,詔令孟憲妥當安排襄陽城的守城計劃后,西進四川。孟憲根據(jù)朝廷的旨意,分兵屯守襄陽城以及附近州縣,然后帶著郭破虜直入四川,眾英雄好漢各奔西東。 話說孟憲帶著郭破虜?shù)缺妼㈩I,率領軍隊,穿山越嶺,曉行夜宿,浩浩蕩蕩,揮師直入四川。四川地區(qū)經(jīng)過蒙古軍侵掠的后,多已殘破不堪。孟憲的隊伍剛剛開進四川,朝廷的圣旨業(yè)已到達。朝廷拜孟憲為京湖安撫制置使,兼知夔州,著令四川事宜,孟憲可根據(jù)情況便宜行事。孟憲受命,召集眾將商議。 麾下大將彭大雅道: “四川乃天府之國,土地肥沃,人殷民富,正宜設置屯田,以備不急之需。這樣,進可以攻,退可以守,方可立于不敗之地。” 孟憲含笑不語,郭破虜見狀,出班說道: “四川山路崎嶇,山峰綿延,乃天險之地,唐朝詩人李白曾言‘蜀道難,難于上青天。’而蒙古軍滅掉了大理國后,侵宋迫在眉睫。蒙古興兵侵宋,襄陽和四川是其必經(jīng)之路。據(jù)末將隨元帥行軍至四川,沿途觀察,如若防止蒙古兵在四川地區(qū)橫行無忌,莫若擇險立寨,方保無虞。” 孟憲微微頷首,沒有表態(tài)。眾人見狀,你一言,我一語,紛紛表達自己的意見。 孟憲見眾人的意見都提得差不多了,就緩緩地說道: “從大家的討論中,就知道眾將官心里都有一個守蜀計劃,愿大家齊心協(xié)力,把蜀地治理好。” 孟憲集思廣益,采納眾人的建議,在蜀地設置屯田,有上表朝廷,拜彭大雅為四川制置副使,負責筑城事宜。彭大雅受命,修筑重慶城。郭破虜與大將甘閻接受播州人冉璞兄弟建議,在合州選擇釣魚山立寨。一時之間,四川駐軍頗具規(guī)模。 孟憲見蜀地已無大礙,心里頗喜,然見部分原蜀地守軍腐敗,官僚習氣較濃,上報朝廷,朝廷之中賈似道專權,亦聽之任之。 且說賈似道與蒙古劃江求和后,害怕有人抖出自己的丑事,因此極力打擊在對蒙作戰(zhàn)中的有功將領,賈似道為了排除異己,在各路武將中推行所謂的“打算法”,即派遣官會計查核各地軍費,凡在戰(zhàn)爭中支取官府錢物用于軍需者,一律加以侵盜掩匿的罪名治罪。大將多獲罪,趙葵、史巖之、杜庶等名將均因此罷官,還被勒令賠償。另一名將向士璧被奪官下獄,被逼而死,家族又被拘押償付軍需。名將高達、曹世雄對不學無術的賈似道十分輕視,賈似道懷恨在心,命黨羽羅織罪名,逼死曹世雄,罷了高達的官。又嫉妒在釣魚城立下蓋世奇功的王堅,故意把他調(diào)知和州,罷了他的兵權,不久王堅即抑郁而死。 孟憲見朝廷無道,顧念自己年歲已高,始萌退志。便上表朝廷,乞歸故里,并舉薦屢敗蒙古軍隊的知招信軍余晦為制置使。朝廷準奏,授命余晦為四川安撫制置使,兼知重慶府。 余晦到四川赴任,召集眾將商議,見眾將濟濟一堂,都是一些壯年之才,余晦不禁問道: “我聽說北俠郭靖的公子郭破虜少年英雄,在蜀地參贊軍務,怎么不見他的身影?” 甘閻出班說道: “郭公子大有其父之風,不慕名利,不喜邀功請賞。主帥召集眾人商議軍情,他自愿在釣魚山寨上守衛(wèi)。” 余晦聞言,嘆息良久,說道: “早就聽說郭少俠武藝高強,頗通練兵之道。” 甘閻答道: “主帥所言極是,郭少俠不僅武功高強,箭術高明,又深得楊再興楊家槍法的精髓,頗通行軍布陣之道,當真英雄了得。” 余晦聞言大喜,道: “我軍之中,有如此人才,何愁蜀地天險固若金湯?快快傳來,與我相見。” 甘閻的隨從急忙回到釣魚山寨,把郭破虜請到了帥府,拜見余晦。 余晦見郭破虜果然不同凡響,只見他雄姿英發(fā),器宇軒昂,面如滿月,目似朗星,端的是如天神下界,二郎神臨凡,英俊神勇,威武非常。余晦一見,大喜,道: “久聞郭大俠威名,未能親見,頗以為撼。今日得見郭少俠,令尊雄風,猶可領略一二矣,實乃快慰平生。有你父子兩人為國盡忠,此乃大宋幸甚,天下百姓之福。” 郭破虜遜謝道: “余將軍言重了,小可與家父為免遭天下百姓生靈涂炭,投身軍戎,守衛(wèi)邊疆,抗擊蒙古軍。能夠在將軍麾下,實乃破虜之福。”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