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十八回:借水勢迷惑張柔部;用火攻擊退蒙古軍 上回說到蒙古軍隊攻破襄陽城后,接著占領隨州,朝廷派孟憲率軍收復失地。郭靖和黃蓉在山寨千方百計招納逃兵,聽說孟憲率軍前來,決定率領山寨精銳之兵迎接宋師。 郭靖與黃蓉喬裝打扮,混在耶律齊率領的丐幫隊伍當中。這一日,行進到黃州,遇上了孟憲的隊伍在此安營扎寨,郭靖讓耶律齊前去晉見。 孟憲聽說一隊近萬人的義師開拔過來,又打聽到是丐幫幫主耶律齊和“北俠”郭靖之子郭破虜率領,不覺喜出望外。便列隊親自出營迎接,看見耶律齊和郭破虜雖氣勢不凡,卻只是一個年輕小伙子,微微有點失望。孟憲知道丐幫前幾任幫主都是武功高強、忠心為國的英雄好漢,有他們的相助也不是壞事。因此便把丐幫群雄作為一營編入軍伍,隸屬于先鋒營。著派耶律齊參贊軍務。耶律齊愉快答應。 且說蒙古軍占領襄陽城和隨州后,耀武揚威,不可一世,準備挾勝利的余威,進攻大宋。便在枝江、監利一帶編造木筏,準備渡江南進。 蒙古兵勢大,一時之間孟憲想不出一個萬全之策。一日,在與眾將商議,一時也商量不出什么好計策,見耶律齊微笑不語,就問他道: “耶律幫主,您在北方與蒙古軍隊交鋒過,您有何良策破敵?” 耶律齊抱拳道: “俗語云‘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沖風之衰,勢不能起鳥羽。’目前蒙古軍隊,已是強弩之末,雖然看似強大,其實并不可怕!” 孟憲聞言,大喜道: “我軍要的就是這股豪氣,蒙古軍勢大,聞之令人膽寒。我軍在沒有挫敵之前,軍隊的信心沒有樹立,很難攻克敵人,這可如何是好?” 耶律齊沉吟道: “主帥莫慌,容小可思考一個晚上,明天我再與您商議。” 孟憲稱善。 耶律齊回到自己的營帳,召集眾人,把孟憲主帥的憂慮向群雄敘述一遍。黃蓉道: “蒙古軍挾獲勝之余威,勢力頗大,如果盲目應敵,反受其害。口溫不花和察罕兩人雖勇猛異常,兇猛驃悍,以驍勇善戰著稱,然不懂兵法。為今之計,只有多設疑兵,讓蒙古軍不敢小覷。且蒙古軍勞師遠襲,糧草不濟,不利久戰。我軍只可以逸待勞,待大宋軍心稍振,便可伺機反擊,方可成功。東晉時前秦符堅進攻南方,當時看見八公山上的草木以為是東晉軍隊,最后被東晉謝玄以少勝多,大敗而逃,其中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成語就是出自此也。” 耶律齊一聽,大喜,眾人商議已定。次日,孟憲邀他到帥帳議事,耶律齊說道: “蒙古兵素來彪悍,輕視我大宋軍隊。如今彼眾我寡,不宜力戰,只宜智取。” 孟憲一聽,頗合己意,便問道: “耶律大俠所言,甚合吾意。但此時此刻,何為力敵,何為智取?” 耶律齊侃侃而談道: “我有長江天險,蒙古兵不知我等虛實。大帥可派士兵多豎旗幟,白天則讓士兵變易旌旗服色,循環往來,夜則列炬照江,數十里相接。讓蒙古軍不知我軍虛實,以為我們在此設有伏兵,不敢輕易冒進。蒙古兵千里奔襲,利于急戰。我等坐觀其變,等待時機,我們只要等到蒙古兵稍有懈怠,就可一鼓作氣,伏而擊之!” 耶律齊分析得頭頭是道,語驚四座。孟憲一聽,大喜,即刻下令安排此事。 第二天,蒙古兵隔江相望,驚恐地看到宋軍又來了援兵。只見宋軍巡邏,經常出現不同服飾的隊伍,南方山坡上和險要之處,遍插旗幟。臨近中午,炊煙四起,望不到盡頭;晚上,南岸燈火通明,沿岸綿延數十里相接,把一條大江照得如同白晝,急忙報與主帥張柔。張柔登高遠望,暗暗心驚!這個陣勢,宋軍不亞于數百萬人。張柔命令蒙古軍隊不可輕舉妄動,等待時機,方可進兵。 雙方相持約有旬日,均按兵不動。 且說孟憲每日按照耶律齊的吩咐,布置疑兵迷惑蒙古軍隊。這樣相持下去,黃蓉已看出其中的艱險,黃蓉對耶律齊道: “宋軍虛張聲勢,遲早會被蒙古軍發覺,如果給蒙古軍搶得先機,于我軍不利。為今之計,可以乘蒙古兵稍微懈怠,用奇兵偷襲蒙古軍營寨方能出奇制勝!” 耶律齊恭敬地問道: “娘,請問該如何用奇兵?” 黃蓉笑道: “以目前形勢來看,我們可以效仿東漢末年周瑜火燒赤壁的典故。” 耶律齊一拍腦袋,如醍醐灌頂般,說道: “好啊,我們可以用火攻。”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