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畢竟,大部分古籍都是非盈利項目。就算有幸得到市場認可,很多時候,市場上的那些利潤,根本不夠古籍修復用的。 所以,古籍修復的經費很多來自于政府項目撥款,來自于納稅人。 也就是說,每一位依法納稅的中國公民,其實都以自己的方式,參與到古籍保護的巨大工程中,每個人都是文化保護人。 既然使用了納稅人的錢,政府進行項目選擇的時候自然無比慎重,只會謹慎挑選一些價值非常高、并且價值能夠被看到的。至于許多價值稍遜的項目,就只能等待。 等待哪個人愿意籌集經費來將它從寂寞中拉出來。 左佑佑不是科班出身,也并非專家。但左佑佑的優勢并不在專業上。她的基礎背景夠用,為人處世非常靈活,能夠敏銳地抓住重點。 柏辛樹和老石對視的一眼,兩人都從彼此的眼神中看到了同樣的評價: 左佑佑是個策劃的好人才。 柏辛樹久久不說話,左佑佑疑惑地看了過來。 柏辛樹隨口回道:“那本日記你急什么?陳威之前說可以給你上網絡平臺,你慢慢做就是。這幾年你多做點市場書,結余一些利潤,總能插個空把日記做出來的。” 左佑佑疑惑道:“你不是說那本日記有可能是岱石老人的嗎?怎么現在又不提了?” 柏辛樹死去的記憶開始攻擊他。 前陣子,在杭州,柏辛樹在和陳威的交談中提出這個可能,可是這個可能性太小,因此從杭州回來以后,柏辛樹就把這件事拋到了九霄云外。 柏辛樹心中大驚。 但他面上依舊淡定:“這只是一個可能性,如果這本日記真的是岱石老人所作,那這本日記肯定掛在中華大典的項目下面,不需要你另籌經費。” 左佑佑一針見血:“但前期投入哪里來。” 柏辛樹語塞。 老石哈哈大笑,笑得停不下來:“左佑佑,你菜鳥變老鳥,不好騙了。” 左佑佑叉腰:“哼!” 柏辛樹落荒而逃。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