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沒錯。”左佑佑肯定道:“我覺得做古籍的思路需要修改。不能預設只有少數人看古籍,所以把古籍只做給少數人看。你應該……” “我應該預設古籍是會得到大眾喜愛的,把古書引導向大眾!”柏辛樹脫口而出! “對!”左佑佑說,“你愛古籍,就應該讓更多的人去愛古籍,這樣古籍才能真正地煥發生命力!” 左佑佑又說:“你知道我是怎樣對古書感興趣的嗎?” 柏辛樹問:“是家學?” 左佑佑撲哧一聲,笑了。 “我就是普通的工人家庭,爸媽學歷都不高,還家學呢。”左佑佑頓了頓,緩緩地向柏辛樹回憶起自己借了季之林老先生的光,看到拍賣場滿架子古書時候的震撼。 “我那時候什么都不懂。”左佑佑陷入了回憶,“我不懂繁體字,不懂音韻,甚至不會看豎版書——說實話,我那時候沒有任何古文字修養,在你們看來,我是完全不會對古籍有興趣的那一類人。” 柏辛樹顯然也是這么認為的。他雖然沒有說話,但目光里流露出疑惑。 “但我是中國人啊。”左佑佑做夢一般感嘆,“你知道,那么多中國的古書匯集在一起,對我而言,那一刻簡直就像是降神。我的血脈,我生存的土地,我熟知的歷史,所有的一切,都在那一刻震撼了我,重塑了我。” “你總是在乎閱讀古籍的技術,可是人是有感情的。”左佑佑看著柏辛樹,“人是最復雜、最神圣、最神秘的生物。人生活在中國的土壤,中國的土壤也塑造了人——中國人和中國古書,真的會有一股神秘的牽引力量,將人的感情引導其中。” “你要相信,大眾是愛古書的,中國人愛中國的文化。古書原本也不該是小眾精英的文化,大眾也可以接納和熱愛。”左佑佑緩緩地說,“只是,大家缺少了跨越古書閱讀障礙的工具,因此才沒有機會接近古書。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把中國的古書,和工具,都傳播給大眾。” “就像文化的守夜人,守在中華文化巨大寶庫門外。每個想進入其中探索的旅人,我們都為他遞上一盞燈。” 柏辛樹忍不住說:“那么龐大的文化,我們也只能遞一盞燈罷了。一盞燈,太渺小了。” “要對中國人有信心。”左佑佑彎彎眼睛,笑了,“大家會喜歡的——以一燈傳諸燈,終至萬燈皆明。” 柏辛樹凝神思索。 左佑佑沒有說話。 “邏輯通!”柏辛樹喃喃自語,“所以……竟然是我們想錯了?” 左佑佑指著屋子里圍著陳威談話的陳家人,對柏辛樹說:“你看看,發現了一個什么共性?” 柏辛樹仔細地看,然后自信道:“他們……都姓陳。”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