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于情于理,陳家都不愿意看到這則新聞,那為什么要收集這則新聞呢? 這并不合理。 看來,還是要回家請教一下長輩,了解一百年前,柏家發生了什么。 但…… 柏辛樹想到家族中冷漠仇視的長輩關系,頭痛地皺了皺眉。 左佑佑斟酌道:“岱石老人的哥哥娶了日本女人做妾,這個證據對信陵缶糾紛一點好處也沒有。英國本來就舉證岱石老人和日本人關系密切,現在這張報紙,似乎更驗證了這一點。” 她頓了頓,鬼鬼祟祟問:“這個不能讓英國人知道吧,能藏起來嗎?” 柏辛樹嘆了口氣,瞪了左佑佑一眼。 他把相冊合上,用檔案袋封好,收進包里:“藏什么,英國人肯定早就知道了。這些朝鮮報紙不是什么秘密資料,韓國的奎章閣肯定有收錄。” “……好吧。” “朝鮮人說的也只是片面的事實。”柏辛樹的聲音難得有些情緒,“畢竟隔著文化的差異與歷史的偏見,如果英國人以這些朝鮮新聞為依據提出觀點,就會帶有很大的偏頗性。” 左佑佑說:“一半的真相,無異于謊言。” 柏辛樹贊同:“這句話沒錯。一半的真相,無異于謊言。朝鮮人的新聞只是一半的真相,只是基于他們的一面之辭,就下結論,這個結論肯定也是謊言!” 他嚴肅地看向左佑佑:“所以,才需要有人去整理萬泰和號的賬本。只有通過這些,或許我們才會知道,當年真正發生了什么。” 左佑佑再次感受到身上背負的責任重大,鄭重點頭:“我會仔細整理的。” 兩個人又分頭尋找起來。 等到把所有的東西全都清理一遍,兩人并沒有太多的收獲。 “你拿的這個是什么?”柏辛樹問。 “……一份私人記賬。”左佑佑遞過來一個發脆的本子。 柏辛樹隨意掃了一眼,本子上的字跡或用鋼筆,或用毛筆,或用鉛筆,均為豎行無標點。 他眼前的這一頁,內容是“1933收支一覽表” “一月收入: 21日,孫海波10、《秦漢金文》二19.2、《文字學》十24;25日,王戊劍600、西夏刀牌100、薪金163.8、宏利保險息68、吳元俊書10、葉慈書30。總計:963.8 一月支出: 2日,香港船4;3日,上海船60;6日,車1;7日,衣物118;8日,書2.7;9日,書5.5、玩具等15.8、車票二等54.5;10日,搬行李等4.3;11日,餐費2.5;12日,賞茶房2;17日,鳥2.6、《續集古遺文》7.7…… 二月收入……”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