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當然了, 合作的內容,其實很簡單。 也并沒有承擔什么額外的合同。 簡單地來說,就是運營商那邊對這三首歌產生了很濃厚的興趣。 希望可以對那三首歌曲,進行重點推廣。 蘇宇記得,剛開始那三首歌,他是買了新歌速遞,一個推薦項目,花了小幾十萬,面向特定的一部分用戶進行發放等等。 因為不花錢的效果,實在是太差勁了。 而人民幣在歌曲傳播這個過程里面,毫無疑問是催化劑,加的越多反應越快。 很快,那次加錢推廣的效果出來了,非常不錯。 于是,對方主動找到了他們。 希望進行免費的推廣。 這是對方最大的意圖。 畢竟這東西,其實也是雙贏的選擇。 在五五分成這個條件下面,一首歌喜歡的用戶越多,雙方賺的錢就越多。 運營商迫不及待地希望用戶進行充值,消費,并完成最后的購買。 這樣,在話費不夠的情況下,才會充進來更多的金錢。 而不是一直用著一個八元保號套餐,一年下來也就一百元不到,這種用戶是運營商非常不喜歡的。 運營商喜歡什么? 當然是這一個月就消費成百上千元,而且對于什么彩鈴、小說、增值新聞服務等等,眼睛都不眨一下,隨意消費的用戶。 這樣的用戶,一年下來能消費大幾千塊錢。 來一億個人,便是上千億,乃至是逼近萬億了。 而那些八元保號套餐的人,哪怕有十個億的用戶,其實也不如那一個億的用戶讓運營商喜歡。 區別,自然就在這里。 而運營商的來電彩鈴,面向的就是這一部分人。 這里有一個說法,其實這種特定投放,類似于未來的短視頻里面,比如抖音的‘dou+’這種投放。 什么價位對應著什么人,錢越多投放的用戶自然是越多。 而在彩鈴這個行業里面,有一些飆升速度很快,點擊下載很高的那種歌曲,就會得到運營商彩鈴部門的關注。 能得到彩鈴部門主動聯系的歌曲,其實真不多。 至少也得在飆升榜出現過的才行。 蘇宇公司那三首歌,自然完美的滿足了這個條件。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