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林小小做實驗的速度, 饒是以蘇宇提前做好了準備的這種情況,也有一些驚呆了。 有很多實驗,其實都是以月為單位的,很多實驗失敗幾次,大半年,甚至是一年就過去了。 這種情況,實在是太正常了, 尤其是發(fā)表平臺越好的文章,實驗失敗率就越高。 自然,也就意味著林小小做實驗的時候,幾乎全部是成功為主了。 蘇宇感慨片刻, 收回手機的時候,他也看向了學校。 校園內,學生有說有笑,不失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而更吸引他目光的,在于校內那時不時就騎著車子的學生,里面有男有女,甚至…… 還有一個女學生坐在了自行車的車藍子里面,讓他的男朋友載著她,雙方可以相互對視,女生屁股擠在里面,姿勢有些奇葩。 他們看上去十分親密。 卻在大家的眼里,十分滑稽。 蘇宇收回目光, 倒也沒說什么。 這種情況時有發(fā)生,他作為創(chuàng)始人自然不會介意。 真正重要的,是用戶,而不是用戶的行為習慣。 至于用戶是正著騎車,還是倒著騎車,亦或者說是不扶車把手光靠兩只腳來騎車,蘇宇都覺得無所謂, 這一個個學生,都是寶貴的資源。 您喜歡騎,多騎幾次就行了。 在定做車子的時候,自然早就把這個給考慮好了,怎么可能因為一個女生坐進車籃子里面,就對車子有什么損失? 當然不可能。 …… …… 開學沒多久, 蘇宇卻感覺他早已經(jīng)步入了正軌之中。 兩千輛車子,經(jīng)過加急生產(chǎn)之后,很快投放到了學校當中,兩千五百輛車子一經(jīng)投放,便引起了學生追捧的熱潮。 整個學校范圍,到處都是騎著小藍車的身影。 后來,公司統(tǒng)計了整個學校一天騎小藍車的次數(shù)。 兩千五百輛車子,一天騎行次數(shù),每輛大約在28次。 意味著,那一天就有足足七萬次訂單。 經(jīng)過一兩天的醞釀,小藍車的總騎行次數(shù),成功超過了十萬次。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