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如《尚書》之《五子之歌》《湯誓》《泰誓》三篇文章,就代表了夏禹、商湯、周武三王的民本思想。 商湯在討伐夏桀之罪的《湯誓》中說:“有夏多罪,天命殛之。今爾有眾,汝曰:‘我后不恤我眾,舍我穡事,而割正夏。’予惟聞汝眾言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周武王在討伐商紂王的《泰誓》中說:“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百姓有過,在予一人。今朕必往。” 正因為統治者明白天命順民命的道理,所以統治者產生了以德配天的思想。尤其是“小國周”統治者從“大國商”的滅亡中總結了歷史教訓,進一步發展了夏商時期的民本思想。 如《尚書·周書·蔡仲之命》就說:“皇天無親,惟德是輔。民心無常,惟惠之懷。”天命是不分親疏的,他只輔佑有德之君。民心也無常主,他只歸附于愛己之君。 這也成為后世儒家的“民本”思想來源。 孔穎達在文章中旁 章中旁征博引妙筆生花,詳細闡述了民生為本的理念,看得一眾學子儒生官員貴族如癡如醉,深刻反思。 就連稍稍識得幾個字的百姓亦是鼓掌叫好。 當世大儒孔穎達這可是再為天下的百姓發言,怎么能不叫好? 一時之間,《貞觀周報》的影響力大大增強。 而世家門閥們在品味這篇“社論”的內在寓意以及題外之意的時候,亦在警惕房俊的動靜。可是令他們感覺到詫異的是,房俊似乎當真全部身心都投注到這份《貞觀周報》當中,對于元氏的案件沒有一絲一毫的理會…… 這小子到底在搞什么? 難道真的是畏懼與元氏的勢力偃旗息鼓了? 亦或是就算敗家也要敗出一份與眾不同的風采,也得弄出一個花團錦簇博得一聲喝彩? 但是無論大家怎么猜測,房俊就是一點動靜都沒有…… 一周之后,《貞觀周報》第二期如期而至。 這一次的焦點已然毋須提醒,買到報紙的人第一眼就看向主版的“社論”。 這一次擔任主筆的不是孔穎達,但是名氣卻絲毫不差! 當代大儒、太學博士、賈公彥! 此人祖籍唐州永年。既是儒家學者、經學家、又是“三禮學“學者,學貫古今,才通天下,撰有《周禮義疏》五十卷、《儀禮義疏》四十卷,文名播于五湖四海! 賈公彥精通《三禮》,不僅《周禮義疏》即是由其負責編撰,還選用鄭玄注本十二卷,匯綜諸家經說,擴大為《義疏》五十卷,體例上仿照《五經正義》。《儀禮義疏》也是由此公編撰,采用北齊黃慶、隋朝李孟愆兩家之疏,定為今本,依鄭玄之注。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