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話是這樣說的,可一個道理誰都懂。 在明軒看來,因為韓隨的叛變,才導致明武戰敗身死,自己兒子都死了,你的家人還留著做什么?肯定要殺光泄憤啊。 不管是哪個時期哪個勢力,對于背叛者都是這樣處理的,否則各軍出征的時候,重要將領的家人都要留在家里做什么? 不就是作為人質嗎? 如果不殺,怎么威懾其他將領? 在韓隨叛變的時候,他就應該想到了這一點的,但是他什么都沒有做,這也就表明了,在他心里,是認為自己的性命比家人的性命更重要的。 此時聽到家人全都死亡,要說傷心完全是假的,那也不可能,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但這么夸張的表現力,至少有一半是表演的成分。 韓隨想要通過這個表現,來告訴聶辰,他對聶辰是絕對忠心的,想要讓聶辰信任他,接納他。 但他還是小看了聶辰,或者說是錯看了聶辰。 聶辰是一個絕對的政治家,對于這種事情非常敏感,在聶辰看來,他韓隨是一個連自己家人親人性命都不顧的人,只在乎自己的性命。 連家人都不在乎的人,你能指望他在乎主公的性命? 聶辰覺得,這個韓隨,可能是真的恨明軒,但要說對自己忠心,那不見得,他有本事,但有才無德。 自己強大的時候,他自然會忠心不二,但是若是逼入絕境,這種人肯定是反刺一刀。 所以,對于目前的聶辰而言,此人可以用,但不可信。 當然了,聶辰并不是一個因為對方不夠忠誠就不用的人,在他的規劃中,以后的他的勢力會越來越大,手下的人會越來越多,甚至很多手下人都沒有見過他,對他自然也談不上有多忠心。 難道他因為這樣就不用了嗎?難道他有時間去一個一個的籠絡人心? “阿龍啊,韓先生傷心過度了,你帶著人扶先生先回營休息,有什么事情明日再說。” “遵命!” 周龍周虎立刻便扶著韓隨回去了。 韓隨走后,聶辰接著說道, “說回正題,剛剛齊桓說了,在京城朝堂上,明軒公開發怒,要砍了任軍,但是被明文他們給勸住了。 這件事我們知道,我想任軍肯定也知道,他的心里怎么想的,會不會有疙瘩,這個我們不管,但是明軒那邊,我想我們可以入手一下,試著挑撥離間一番。 如果能夠把任軍調走,換一個有勇無謀的庸才過來,我們這邊,便能夠引蛇出洞,一舉擊垮敵軍。”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