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聶辰消滅二十萬大軍并且吞并了十萬的消息,在各地百姓看來,都是十分開心的。 但是對于其他勢力的主公而言,就沒那么開心了。 安東王和靖山王那邊,在得到這個消息后,都是十分震驚,立刻派人前去漢中郡打探詳細情報。 要知道,在戰場上,打敗二十萬人容易,全殲二十萬人可就太難了,全殲不算,還能收編對方的降兵,讓對方心甘情愿的跟著你來拼命。 這就太恐怖了啊。 他們的情報系統,自然是要比平民百姓知道的要多的。 在打探到詳細情報后,二王立刻便跟手下謀士將軍們,一起復盤了漢中郡之戰。 聶辰身為主公,布下陷阱,親自前去誘敵,而后擊敗敵方,困敵于大營之中,搶走了對方的糧草,而后派清水軍搶占南河縣城,阻斷對方援軍和糧道,讓明武一系徹底成為了甕中之鱉。 這個戰術,二王的謀士們復盤了好久,最后得出的結論就是,那是無解的,必敗無疑。 明武的愚蠢并不是導致失敗的關鍵因素,主要還是聶辰的戰術太過于高明了。 哪怕是明武沒有冒險出擊,龜縮大營,聶辰也會搶占南河縣城,然后包圍消耗對方,只不過是拖延了明武戰敗的時間罷了。 唯一的辦法就是,明武根本不去漢中郡,只死守縣城,等待任軍一系到來,合兵進攻聶辰。 只是戰場上,哪有那么多如果。 即便是明武和任軍合軍一處了,以明武的性格,真的會去聽任軍的嗎? 到時候兩個主帥肯定意見不合,到頭來還是會敗北。 聶辰用一場大勝的戰績,讓百姓們看到了希望,但也讓二王膽寒了起來。 聶辰此人,絕不容小覷,他太可怕了,絕對是一個大敵! 一旦明軒被擊敗,那么手握皇帝的聶辰和陳無疆,會不會對他們揮起屠刀,發起進攻呢? 決不能再讓此子繼續擴張和成長下去了! …… 二王所想,暫且不提,明軒那邊,在得知任軍沒有聽從他的命令進攻,反而撤回了王安縣后,在朝堂上勃然大怒,要把任軍召回來砍頭,但被方先生和鄭三郎以及明文苦苦勸住了。 臨陣換帥乃是大忌,他們還需要讓任軍來幫忙守城呢,豈能說換就換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