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明軒暴怒道。 方先生連忙說道, “不不不,皇上,您且聽我說完啊,這也是計劃中的一環(huán)啊。 您看啊,我們先派使者,前往齊國,與齊國的皇帝談判,請他們出兵,事成之后,割讓鎮(zhèn)南關和鎮(zhèn)南郡給他們齊國,鎮(zhèn)南關是通往風國的大門,他們齊國早已經(jīng)垂涎三尺了。 現(xiàn)在,鎮(zhèn)南關外還有五十萬齊軍呢,而我方的大軍只有兩萬人,是萬萬守不住的,與其讓齊軍攻打下來,倒不如送給他換個人情。 之后,我們假設兩種情況,我們?nèi)铰?lián)軍,打敗了聶辰陳無疆,但他們兩家也元氣大傷了,我軍再聯(lián)合齊軍,掃平他們兩家,一統(tǒng)大風,啊不是,大韓。 或者,我們?nèi)覒?zhàn)敗了,聶辰陳無疆長驅直入,我軍還可以退守,與齊軍合兵一處,跟聶辰陳無疆戰(zhàn)斗,消滅掉他們! 不管最后的結果是什么樣,那都是我們掃平了國內(nèi)所有的阻礙,然后我們大韓國,雖然向齊國稱臣了,但也一時都忍辱負重罷了。 我們可以趁機休養(yǎng)生息二十年,恢復元氣后,再將奪回鎮(zhèn)南關,將齊人趕出去,到時候,這天下,不還是我們大韓的嗎?” 明軒在一旁,聽得是眼睛大亮,連連拍手叫好,只有明文在一旁直皺眉頭。 明文上前一步,說道, “右相,此舉怕是不妥吧?我軍跟其他兩家聯(lián)合,最后卻要掉過頭來攻打他們,如此反復無常豈非是不義之舉?日后還會有人信服我們嗎? 我們身為皇室,身為國家棟梁,本來是跟齊國平起平坐的,卻要向齊國稱臣,那讓我國百姓如何抬得起頭來?豈不是見到齊人就要低人一等了嗎?那百姓如何能夠歸心? 如此賣國求榮,不怕被人戳我們的脊梁骨嗎?不怕遺臭萬年嗎?” 右相方先生絲毫不慫,悠悠笑道, “太子啊,讀書是好事,但不能讀死書,不能死讀書,要學以致用,要隨機應變才行。 何為信義?何為賣國求榮?人只有活著,才能去說這些話,人死了,還能說什么? 現(xiàn)在敵軍百萬大軍壓境,我軍如何迎戰(zhàn)?必輸無疑,到時候,我等的腦袋,全都掛在城門上,可還有人會稱贊我們講信義?是忠義之輩? 怕人戳脊梁骨?從咱們跟著皇上造反的那一天起,我們就已經(jīng)被人戳脊梁骨了,還差這一次嗎?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