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并且,鎮南王還發布了討賊檄文,還向朝廷發出了公文。 說此二人狼子野心,意圖謀反,讓朝廷將這二人交出來,就地正法。 否則,他鎮南王就要帶兵勤王,清君側,誅佞臣! 鎮南王是預計在明天發兵進京的,所以今天就必須要昭告天下才行。 他不能在明天要進京的時候,再告訴士兵們,兄弟們跟我去砍了皇帝。 到時候,士兵們怕是都懵逼了。 嘛呢?玩兒呢?砍皇帝? 你總得有個理由吧? 歷來出兵打仗,都要師出有名才行,讓士兵信服,讓百姓信服才行。 士兵信服,才能拼命作戰,百姓信服,才能愿意服從,交錢交糧支持作戰。 前文說過,師出有名這件事,真的非常非常重要! 鎮南王不能做揮師進京,殺了皇帝以后,再說自己為啥要進京吧? 那直接就是謀反了。 他既然不想背負反賊的罵名,不想讓皇權受損,就得找到合適的理由,那就是清君側,誅佞臣。 皇帝怎么可能有錯呢?皇帝是不會有錯的,包括我當了皇帝以后,也不會有錯。 這是對于皇權的權威鞏固有好處的。 那既然皇帝沒錯,錯的就是臣子了。 既然錯的是臣子,你就不能直接帶兵殺進去,你的得先給朝廷一個機會,讓朝廷主動懲辦佞臣才行。 畢竟你只是藩王,而不是皇帝。 只有在皇帝不辦佞臣的時候,你才可以說皇帝被佞臣挾持了,才能帶兵去勤王! 這一套流程,是必不可少的。 當然了,歷朝歷代,但凡是臣子造反的,不是農民起義的,用的幾乎都是清君側這個名聲。 最典型的就是大唐安史之亂安祿山造反,用的也是誅殺楊國忠的名頭,朱棣靖難用的也是誅殺齊泰、黃子澄、方孝孺三人的名頭。 最不典型的,就是司馬昭當街弒君,殺了魏帝曹髦,直接導致司馬家人心盡失,司馬昭也因為弒君的無恥,罵名遺臭萬年。 清君側這件事,在明眼人看來,都知道是造反,但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很好的理由,是一塊極好的遮羞布。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