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十三師團山炮兵聯隊的幾十門75毫米山、野炮對著淮河北岸88師262旅的陣地進行了猛烈的炮擊,炮彈如雨點般落下,將那些已經暴露了的陣地反復地犁了幾遍。
在第一天的戰斗中,58聯隊的1千多個鬼子乘坐大量地沖鋒舟渡過淮河,對253團的陣地展開了獨攻,結果損兵折將而回;
渡河的時候是一個加強大隊1300余人,回來的時候只剩下一半,損失了500多人,這500多人是絕對損失,不管是傷員還是死,最后都得成為一具尸體。
當然損失500多人也不是沒有收獲,至少他們摸清了253團的火力配置,提前在地圖上配標注好了,現在就成了鬼子重點打擊的對象。
只是鬼子不知道的是,那些火力點現在都是一個空殼,人員和裝備都已經撤走,誰也不會傻到一直待在原地等著鬼子炸。
鬼子有時候戰術挺呆板的,他們來來回回就是這幾招,由于有淮河天險,無法實施迂回作戰,所以他們現在能用的戰術就是用炮火覆蓋,用一輪輪的炮彈將河對岸的陣地推平。
鬼子的炮擊足足持續了兩個多小時,河對岸的陣地放眼望去已經沒有一處完整之地了,師團長獲洲立兵中將這才滿意地放下望遠鏡,對參謀長說道:
“石川君,在如此猛烈的炮擊下,我真的很想知道華夏人是怎么生存下來的,這些已經被推平的土木工事下面應該埋葬了大量的華夏人吧,這里可不是金陵城,上面有大量的建筑物作緩沖。”
參謀長石川大佐見師團長心情不錯,就順著他的話說道:
“師團長閣下,對面是江灘地,都是稀松的沙土,不具備修建坑道工事的條件,能夠挖出半人高的戰壕已經很難得了;
這樣的簡易工事是扛不住皇軍數十門重炮的轟擊的,如果他們還想妄圖復制金陵城的坑道戰術,炮擊過后他們都得埋在松軟的水土內。
下官判斷他們會放棄河堤工事,撤到遠離河道的地方去防御,但這個距離也在皇軍的炮火打擊范圍內,只要皇軍主力渡過后,建立了前進基地,在強大炮火的支援下,華夏人陣地將會一道道被皇軍攻破;
只要讓皇軍在河對岸站穩了腳跟,我們就可以向西攻擊津浦路了。”
石川大佐的話算是說到他的心坎上去了,他也猜到華夏人肯定在正面修筑了數道堅固防線,但他不打算一道道去強攻,他只需要在河對岸站穩腳跟就行,他的目標始終是控制津浦路。
想到這里他對石川大佐說道: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