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止聲!-《此劍最上乘》
第(1/3)頁
赤鳳山脈連綿上千座高山。
留守灃州兩萬五千名白虎士。
在這片山脈,白虎營內白虎士,幾乎全部駐扎在山頂最高處。
這意味著什么?
意味著一旦西沙王朝舉兵進攻,沖在戰(zhàn)場最前線的,就是奉先帝詔命分派到灃州協(xié)防的白虎士!
八十萬沈家軍,沒有一個是晉州之外的外鄉(xiāng)人,悉數(shù)出自晉州百萬戶人家當中,且個個都是正值人生“花季”的青壯年,為了保持這支不敗之師的無敵戰(zhàn)力,晉州百姓家家糧田、戶戶商鋪,全都是由老弱婦孺吃力打理。
誰家要是多生了幾個兒子,“僥幸”能有那么一兩個沒有加入沈家軍,那這一兩個男丁,就得負責幫助周圍十余戶鄰居一起種田理貨。
這倒不是沈家軍對待晉州百姓有多嚴苛,只因沈家軍曾對外貼過這么一則簡短告示——
“無國無家,為保我晉州千秋基業(yè),望我晉州兒郎多血性,亦望我晉州民戶多辛勤。”
當然,沈萬軍一兩句話也不可能就讓晉州百姓們甘愿摒棄自私之心,傾力助其顧全大局。
為了讓晉州發(fā)展軍事戰(zhàn)力以及百姓安居形成良性循環(huán),沈萬軍也在皇室那邊為晉州爭取到了不少特殊優(yōu)待。
比如最突出的一點就是,晉州每年賦稅一兩白銀,其它八州每年賦稅三兩白銀,單憑這一條優(yōu)待,就能讓晉州百姓減輕許多壓力。
換言之,即便廣征優(yōu)質青壯年參軍入伍,會導致晉州民戶種田開店的整體勞動力下降,從而少賺些許銀兩,那這少賺的部分,用每年少交的二兩白銀賦稅也能填平了。
由此,晉州大局早在沈萬軍正式封王那天起,就形成了一種有規(guī)有矩、有出有進的良性循環(huán)。
再加上沈萬軍手下能人極多,傾囊相授之下,自然可以為沈家軍提供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
話鋒回轉。
協(xié)防灃州的兩萬五千名白虎士,其中五成都是追隨沈萬軍經歷過戰(zhàn)亂時期的“老兵”。
這五成老兵,好不容易有命熬到戰(zhàn)亂結束榮耀返鄉(xiāng),結果炕頭還沒捂熱乎,就又被召回分配到了灃州來。
另外五成新兵,也比老兵們強不到哪去,他們基本上都是被老兵精心挑選出來的青年才俊,每個人都具備一定的武道天賦,而且還都不差,否則也沒法頂替死在戰(zhàn)場上的那些老白虎士,披上白甲成為新一代的白虎士。
而這些十八九歲、二十來歲的小年輕,剛剛及冠,還沒能給家里做些什么,就早早被提溜出來跟著一起到灃州守山。
他們不遠萬里,背井離鄉(xiāng),最短的也有七八年沒見過自己爹娘了,每天呆著的地方,一張嘴就能吃一口沙子,雖然一天三頓飯準時管飽,但美酒佳肴卻只有每年年節(jié)才能吃上一回。
就算沈萬軍發(fā)放給他們的軍餉不少,在這鳥不拉屎的地方也沒處去花。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阜新|
佳木斯市|
广安市|
和田市|
乐昌市|
额敏县|
平南县|
连山|
嘉善县|
潢川县|
乌兰县|
呼伦贝尔市|
万源市|
道孚县|
龙江县|
綦江县|
武山县|
南木林县|
铁岭市|
太仓市|
新巴尔虎左旗|
博乐市|
卢龙县|
门源|
安泽县|
巴林左旗|
桦甸市|
镶黄旗|
堆龙德庆县|
贡嘎县|
万盛区|
锡林郭勒盟|
县级市|
新津县|
辉南县|
沙坪坝区|
池州市|
泽普县|
东方市|
集贤县|
清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