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寧芷得意地看著姜余歡,她就說吧,破硯臺能值什么錢。 一個書生用破硯臺考上狀元有什么了不起的,大家都不說話,還有人皺著眉,肯定是覺得自己被騙了心中不滿。 等著吧,一會兒姜余歡肯定被罵得很慘。 太妃一定會高興她這么做,姐姐也會對她刮目相看,說不定還會因此給她看門好婚事! 半晌后,終于有人打破沉默,“這故事,怎么那么熟悉?” 有人大喊:“是程大儒!” 經人一提醒,大家也想起關于程大儒的事跡。 有人脫口而出,“程大儒靠上狀元后,在翰林院做了三年官后便去到國子監教書,后來他的師父過世,他辭官回鄉。 他覺得自己應該像師父一樣幫助他這樣渴望讀書的窮苦人家的孩子,便建起私塾教書育人。他所教之人,沒有品性不好的,可謂桃李滿天下。 現任國子監祭酒就是他的門生,是不是啊,楊大人?” 被點名的楊大人回過神,“是。老夫眼神不好,竟是沒認出先生之物。也沒有想到,先生竟會把如此寶貝的硯臺送人。” “端陽郡王為何會有這硯臺?” “你忘了,先帝曾嫌端陽郡王頑劣,把他丟給程大儒教導。那是大儒唯一一次破例收皇子,看來大儒很喜歡郡王,把硯臺都送給他了。” “哎,我都替忠義伯心疼。這硯臺不知比夜明珠珍貴多少?!? “說到底它只是個破硯臺?!? “你是武將吧?你不知道程大儒在文臣心中的地位嗎?有這硯臺,在文官中都能得幾分面子?!? 這硯臺不是做工精良,也不是材質珍貴,而是其中的寓意,以及硯臺主人所賦予的價值。 當時姜余歡也質疑過,但傅蒔楦解釋程大儒在大越朝地位非凡,所用之物大家趨之若鶩,更何況這是陪伴大儒數年的貼身之物,意義遠超具體的價值。 姜余歡明白,這叫名人效應。 能得到這個硯臺說明和程大儒直接或者間接有點關系,但凡遇上點麻煩,凡是程大儒的門生總會伸出援手。 再不濟還能拿硯臺換人情。 忠義伯自然也清楚硯臺的價值,聽著大家的議論,腸子都悔青了。 然后悔也無用,方才姜余歡問過他是不是確定不要硯臺,可是他親口拒絕的。 追根究底,要不是寧芷三番四次地針對姜余歡,這硯臺已經是他的囊中之物。 他在心里默默將寧芷記恨上。 此刻的寧芷也不好過,她的笑僵在臉上好半天沒有緩過來。 這硯臺竟然真的大有來頭! 雖然不懂到底有什么好,但從大家羨慕的目光里她也知道這硯臺不同凡響。 這下,所有人看姜余歡的眼神都不一樣,都說姜余歡出手大方。 姜余歡也沒想到有人會把機會遞到她手上。 本來選這硯臺是為了讓傅蒔楦狠狠出血,報復傅蒔楦,結果竟然沒送出去。 現在回想傅蒔楦看她選硯臺的神情,估計就猜到有人會嘲笑她這硯臺,也猜到她在有替代的情況下不愿意讓忠義伯不聲不響地占便宜。 香蕉他個爛番茄!又被他算中了! “這送禮都是送的心意,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敝伊x伯夫人的心在滴血,也不得不站出來打圓場,一句話把所有事情揭過去。 她看著姜余歡,問道:“郡王妃,上次我在街上遇到郡王府的馬車,里面坐著一位姑娘,不知是郡王府的什么人,今日可有一起來?” 姜余歡感到無語,“夫人聽了這么久沒聽出來嗎?” 忠義伯夫人露出疑惑的表情,“什么意思?”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