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如果硬要說的話,可能公孫龍的思想更像是邏輯辯論,而不是開化哲學。
還是先看看后面的選項都是什么再說吧。
【3.董仲舒】
這一位倒也比較出名,是漢景帝時期的哲學家和學者,最出名的思想應該就是‘天人感應’了。
他的‘天人感應’思想將君權和神權高度綁定在了一起,講究如果君主有失德行,那么上天就會降下災禍來進行警告。
這個思想無疑加深了君主和天之間的關系,但同樣的也給到了君主十足的壓力。
在這種思想下,一旦出現天災,哪怕君主沒有過錯,也要先下罪己詔,然后想辦法賑災,不然會被百姓們傳為暴君。
如果君主不顧天災,那么民間的農民起義就有了一個較為合理的理由。
但除了‘天人感應’之外,董仲舒還有很多其他的思想,就比如西漢初期的時候實行‘無為而治’,中央對地方的掌控有些松散,使得出現了七國之亂。
而董仲舒從《公羊春秋》當中尋找一些支持‘大一統’思想的記載,并且書寫了《天人三策》,在這其中講述了統一的重要性,并且提倡‘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思想。
他的這兩個思想對夏國之后的發展影響深厚,他的哲學思想肯定不錯,但是辯論能力存疑。
他的思想要比他自己本人出名,所以趙鴻似乎不記得他有什么辯論方面的記載,倒是他有一位弟子非常出名,就是司馬遷!
趙鴻將董仲舒作為了備選的方案,這個或許是他目前最滿意的一個選項,還是繼續看下一個人才會是誰吧。
【4.張載】
創立了“關學”的張載?
他這個學派可是能和程朱理學齊名的主流儒家學派,只不過在知名度上面遠不如程朱理學。
他的思想基本上都是基于《易經》建立的,其中對氣這一詞非常看重,其中的主要思想就是“氣”或“元氣”是人和萬物產生的最高體系和最初始基。
他做出的主要貢獻在教育方面,他講究以德育人,變化氣質,求為圣人。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