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雖然說趙鴻不是很喜歡程朱理學,但是程朱理學的問題并不能完全怪朱熹。 他的思想主張“知先行后”,就是先產生認知,然后再去實踐,還有就是人性二元論對后續的程朱理學影響比較大。 但程朱理學是因為元、明定位官方學派,經過無數大儒注釋而成。 其中被人詬病的存天理滅人欲,一方面是因為剛剛經歷了五代十國和晚唐時期的混亂而提出,是具有歷史原因的。 另外一方面這‘存天理,滅人欲’還是二程提出的,朱熹并沒有那么主張這個。 總而言之,朱熹對于他來說還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如果后面沒有更好的選項的話,他可能會直接選擇朱熹。 【2.鄒夫子】 鄒夫子? 這個好像并沒有多出名,趙鴻有些陷入沉思,思考這一位人才是誰。 他皺起了眉頭,這夫子屬于對年長且有學問人的稱呼,在周朝和秦漢時期用的較多,后世用這稱呼的相對就少了些。 那么他就將范圍先縮減到周朝和秦漢時期,姓鄒且以學問出名的..... 思來想去,或許只有鄒衍符合了。 鄒衍乃是戰國時期陰陽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就學于稷下學宮,雖然是陰陽家的人物,但是他的思想對于儒家和道家都有不小的影響。 看到這里,他突然發現了這一次招募的規律了,好像是各家學派的代表人物? 這應該是資治通鑒的效果觸發了,他之前想的成真了,就是怎么沒有給他出老子和莊子? 【3.亭林先生】 又是正常的關聯詞? 既然是正常的關聯詞,又和學派思想掛鉤,趙鴻要猜出這個選項就容易了許多。 這位應該是明末時期的思想家顧炎武! 他的思想和王陽明非常相似,而且還具有濃厚的反理學特征,和之前的朱熹放在一起,倒是有一番趣味。 如果單說顧炎武這個名字或許有很多人認不出來,但他的名言可就太出名了。 比如《與友人書》中的:“人之為學,不日進則日退”,還有《日知錄·正始》中的:“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后被梁啟超簡略成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看來這次的選項都還可以啊! 趙鴻繼續看向了下一個選項。 【4.一毛不拔】 額.....這個關聯詞..... 他之前還說關聯詞都是正常的,這下就來了一個負面的關聯詞。 一毛不拔這個形容詞,歷史中有一些人物都能套上去。 但如果說和思想學派關聯起來的話,應該就是這個成語的出處典故了! 這個成語出自孟子對楊朱和墨子的評價:“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墨子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 意思是如果拔楊朱的一根毛就能讓天下人受益,楊朱也不會愿意,但如果是墨子,哪怕置身體于不顧他也會去做。 那么這個關聯詞很明顯說的就是創立了楊朱學派的楊朱了! 這楊朱倒是道家的人物,但他的思想并不是趙鴻想要的。 他注重的是每個人都要重視自己的生命,并且將自己的生命放在第一位,反對別人侵害自己,也反對自己侵害別人。 在他的理想世界中,人人互不打擾,做到“人人不損一毫”。 但這個學派往往容易偏激到利己主義上面去,與楊朱的理想狀態不符,因此趙鴻并不想要。 【5.止楚攻宋】 這..... 趙鴻心中一喜,這典故當中涉及到的人物,可是墨子! 不過在他驚喜之余,他又想起來,在這典故當中雖然主角是墨子,但做到止楚攻宋的并非只有墨子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