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兵馬武將,定討董路數?!” 袁紹開門見山般的話語落下,在場的諸路諸侯無不微微一頓,隨即沉默對視起來,不發一言。 沒錯。 在座諸位皆是諸侯。 又確實是一個個手握自家親兵,不愿真地為了討董,就傻了吧唧地將家底子全都丟了進去的。 所以才會有今日的這個群雄討董聚會,準備商量一下討董路數。 可問題是。 你袁紹這個盟主,難道就不是一路諸侯,就沒有藏著心腹精兵不去參戰的意思嗎? 不然的話,你若真帶頭猛戰,有了些結果。 在座諸位諸侯又豈非真能坐視不管,真打著討董名聲,卻只去看你一人拼殺? 說白了! 你自己身為盟主,卻沒有做個好榜樣。 現在卻在這唧唧歪歪說這個? 呵! 翼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河內郡太守王匡等人心中冷笑,表面上卻不動聲色。 而與袁紹曾有大仇的公孫瓚,更是只管放聲大笑,滿臉不屑。 引得諸侯末尾處。 本就極其敬佩公孫瓚的劉備,都是拱手淺笑不語。 至于曹操、江越等人? 他們只是冷笑地看著袁紹,都不用袁紹脫褲子,他們便知道袁紹話語大義,但褲子里肯定是沒憋什么好屁。 果不其然。 眼見公孫瓚一點面子不給,袁紹的臉色也是再度陰沉似鐵,側臉看向他道: “伯圭將軍不服?那正好第一個來試試!” “怎么試?” 別人懼怕袁紹。 但公孫瓚出身貴族,多次襲殺北方莽子,手下更有威震天下的白馬義從,與袁紹幾次摩擦都占有優勢。 天下英豪中例如劉備等人,甚至心中敬他多過袁紹。 他又怎會怕袁紹半分? “說了兵馬武將,來定討董路數,那自然是兵馬武將來定!” “教場之上!” “兵種不限,人數三百!” “諸路諸侯,各自可選一名大將坐鎮,與我手下無名小將對戰!” “勝之。” “那么討董之時,自然可以自行其路,擇自己的行軍路線進攻。” “可如若敗了!那便當認賭服輸,麾下大將聽我軍令,與董賊勢不兩立!” 袁紹說完,望向自己的謀臣田豐時,不由露出了一抹淺笑。 十八路諸侯。 十八路兵馬。 兵馬都是諸侯自己的,自然本來就不聽他袁紹調遣。 可這樣一來,輸了便算了,他袁紹又不虧什么。 但如若一旦贏了! 第(1/3)頁